小儿猩红热的诊断与治疗
1概述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有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皮疹,恢复期片状脱皮。人群对该菌普遍易感,3-7岁儿童最容易发病,通过飞沫、污染的玩具和食品等传播,多在冬春季发病,细菌侵入咽峡部和扁桃体后在局部繁殖引起炎症,所产生的外毒素即红疹毒素入血,除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外,还引起皮肤毛细血管广泛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临床上出现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少数重症患儿因细菌入血引起败血症;部分患儿在病后2-3周因变态反应可出现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A组链球菌有50多个血清型,只有产红疹毒素的菌株才能致猩红热,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如患过本病后再感染另一菌型,则仍可再患猩红热。
2诊断标准
2.1诊断依据
①发热、头痛、咽痛和扁桃体肿大,次日出疹,皮肤潮红,其上密布充血性栗粒样红疹,退疹后片状脱皮,可有草莓舌、口周苍白圈,皮肤皱褶处如肘部可见密集出血性皮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即帕鸶氏线,重型患儿高热40℃不退,皮疹呈红斑或出血性,全身中毒症状重,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心肌炎。外科型猩红热者有化脓性皮肤病变,有皮疹,无咽炎及草莓舌。
②排除药物性、葡萄球菌惑染所致猩红热样皮疹。
③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④咽拭子培养有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免疫荧光查咽拭子涂片有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⑤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在发病后1~3周阳性。
⑥抗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或抗双磷酸吡啶核苷酸酶抗体测定阳性。
具备以上前3项可临床诊断本病,兼有第④—⑥项
之一可做病原学确诊。
此文资料经网络搜集,个人整理而成,如有转载请注明.如有异议或其他看法建议,可联系email:zhangxk
.北京哪治女性白癜风好白癜风能治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