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肺癌诊断 > 肺癌病因 > 慢乙肝的中医药治疗学习关幼波老先生的治疗

慢乙肝的中医药治疗学习关幼波老先生的治疗

发布时间:2020-12-2 18:12:40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http://www.xftobacco.com/

关幼波老先生,自幼跟其父关月波学习中医,青年时在北京几个药铺出诊时,学习施今墨、孔伯华、萧龙友等名家的脉案,将接触到的前辈级同行当成老师,虚心学习,医院,开展肝病的临床治疗数十年,基于临床疗效的治疗经验升华的理论治则可以很好地指导肝病的临床治疗。

今天学习他对乙型肝炎的经验,因为此文写得比较早,当时还未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对于慢乙肝的治疗,关老完全基于中医药治疗,效果不错。

中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

乙型肝炎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广为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慢性肝炎患者中,大多数为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程长、变化大、治疗难、预后差,尤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容易转为肝硬化,有的转为肝癌,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为此,如何有效地治疗乙型肝炎,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目前,西医对乙型肝炎的病因、病理、检测手段以及预防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在治疗方面没有突破性成果。虽然应用干扰素、阿糖腺昔、胸腺肽等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停药后复发率很高,基本上是束手无策。

而中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践证明,如能正确辨证、妥当组方、合理用药,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脏损害,乙型肝炎病毒是外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为什么感染乙肝病毒后,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盖邪为外因,正气为内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不发病,有的人感染后不仅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HBsAg)转阴,而且出现了表面抗体(HBsAb)就是最好的说明。只有正气不足,正不胜邪才可致病。多数人感染后,肝功能正常,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旦正气虚弱,邪即乘虚而入,导致肝功能的损害。大部分乙肝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的,这些人什么时间患的病不清楚,其实病毒早已侵入并损害人体,肝功能受到损伤并经久不能恢复,说明正气已虚。

因此,不论对乙肝患者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我认为应当:

一、扶正祛邪,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西医目前尚无治疗乙型肝炎的特效药物,而中药也无任何一种药物能直接杀死人体内的乙肝病毒。中医治疗是整体治疗,不是只靠某一味药物,而是靠调整人体脏腑的平衡来达到扶植正气,以驱邪外出的目的。有的医者效仿西医治法,应用大量清热解毒药物,把在体外试验中认为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的中药罗列在一起对病人进行治疗,这不符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不但不能取效,而且清热解毒药多为苦寒之品,大量久服,日久必将败胃伤正,乃“犯虚虚实实”之戒。因此,治疗乙型肝炎当首辨虚实,乙型肝炎是以正虚为主,治疗原则要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二、扶正要点

(一)中州当先

正虚主要是肝、脾、肾、气、血、津液等虚损性变化,由于正虚不能抗邪,湿热毒邪乘虚而入。脾居中州,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又脾为运湿之枢纽,喜燥恶湿,湿困脾阳则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致气血两虚,不能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造成整体功能衰退,外邪缠绵不去则更加伤正,终致肝病迁延不愈,故治疗乙型肝炎,中州当先。

1.健脾补气:可选用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莲肉等。

2.健脾运化:可选用木香、砂仁、蔻仁、山楂、内金、川朴、麦芽等。

3.健脾利水:可选用杏仁、橘红、法夏、茯苓、木瓜、生苡米、车前子等。

4.清热理脾:可选用黄连、黄芩、白头翁、炒栀子、大黄、生石膏等。

5.散寒温脾:可选用乌药、生姜、附子、沉香等。

6.调和肝胃(脾):可选用生赭石、旋覆花、生瓦楞、白芍、香附、当归等。

(二)调补肝肾

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体阴用阳。热为阳邪,湿热久羁必耗肝阴,暴怒伤肝,亦损肝阴;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肝阴虚损终致肾阴虚损,若房事不节,更伤肾阴,肝肾阴虚,内生虚热,虚热与湿热相合,深伏阴血而日渐伤正,病邪缠绵难以清除,故扶正亦应调补肝肾。

1.疏肝理气:可选用醋柴胡、覆花、生赭石、青皮、陈皮、香附、郁金等。

2.清利肝胆湿热:可选用茵陈、金钱草、黄连、草河车、知柏、冬瓜皮、车前子等。

3.清热平肝:可选用菊花、钩藤、酒芩、胆草、生石决、生龙牡、珍珠母、莲子心、琥珀、羚羊粉等。

4.养血柔肝:可选用四物汤、丹参、石斛、沙参等。

5.滋补肾阴:可选用山药、熟地、寄生、牛膝、黄精、首乌、女贞子、枸杞子、五味子等。

6.温补肾阳:可选用川断、菟丝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肉桂、附子、鹿角胶等。滋补肝肾常用中成药为滋补肝肾丸、乌鸡白凤丸等。

(三)活血化痰

乙型肝炎是由于湿热疫毒之邪隐伏血分,又因正虚不能抗邪所致。湿热久羁,可聚而生疫;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可聚湿生痰;肾阳不足,水气上泛为痰;阴虚肝热,灼津生痰。湿热、痰湿阻滞血脉可致瘀血;气虚、肝郁,气不帅血可致察血;阳气不足,运化无力亦可致瘀血。痰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瘀交阻,以致肝、脾、肾、气血失和,形成恶性循环,日复益深,遂成痰积,正气益损,更无力祛除血分之邪。故活血化痰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活血化痰软坚药常选用:泽兰、丹参、当归、白芍、丹皮、王不留行、香附、杏仁、橘红、半夏、瓜蒌、藕节、夏枯草、鳖甲、生牡砺、水红花子等。

三、祛邪为辅

乙型肝炎正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治疗上以扶正为主,但不能忽视余热未清、余邪未尽和湿热蕴毒的一方面。所以在扶正为主,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基础上,要辅以清热解毒的祛邪措施。一般讲清热解毒之剂每多苦寒,不宜过用,以免伤正。扶正之属每多甘温,长期久服也易蕴热,故配以少量苦寒之剂也寓反佐之意。

清热解毒祛邪可采用:

1.清热解毒:如选用生石膏、地丁、夏枯草、栀子、双花、连翘、薄荷、僵蚕、草河车、公英、野菊花、甘草等。

2.凉血解毒:如选用犀角、生地、丹皮、赤芍、元参、小蓟、大青叶、白茅根等。

3.化湿解毒:如选用藿香、佩兰、菖蒲、蔻仁、半夏等。

4.利湿解毒:如选用泽泻、猪苓、生苡米、滑石、赤小豆、土茯苓、金钱草等。

5.燥湿解毒:如选用黄连、黄芩、黄柏、白鲜皮、苦参等。

6.通下解毒:如大黄、芒硝等。

7.酸敛解毒:如选用五味子、石榴皮、乌梅、木瓜、白芍等。

以上当根据临床症状特点,辨证施用,药味不宜过多,药量不宜过大。此外,根据三焦病位灵活化裁,若偏于中上焦,应佐以芳化解毒;若偏于中下二焦,应佐以燥湿解毒;若湿热下注膀胧,应佐清热利湿解毒。在扶正中辅以祛邪,一方面可以继续清除未尽之余邪,另一方面可以在新蕴生的湿热毒邪处于微弱之际,一鼓歼灭,有利于疾病的早日恢复。

中医治疗的特点是辨证施治,要因人、因地治宜,《灵枢·五变篇》曰:“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由于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人体差异不同,辨证施治时,必须要从整体考虑。东南亚地区,天气炎热多湿,湿热较盛,我认为对当地乙型肝炎的治疗,应当以三仁汤为主,即以芳化宣透,辛开苦降,清利湿热为主。

附:典型病例

佘某,男,30岁,干部,门诊病例。初诊日期:年7月7日。素患乙型肝炎6年,经服中西药物治疗多年始终未愈,就诊时GPT.5IU/L,TTT14.5,HBsAg(+),HBeAg(+)。当时症见:肝区疼痛、纳呆、腹胀乏力午后为显,口苦尿混不清、僵酸、时有梦遗。舌象:舌苔白。脉象:沉滑。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医辨证:脾失健运,肝肾不足,余邪未尽。

治法:健脾运化,滋补肝肾,清利湿热佐以解毒。

方药:党参10g,醋柴胡10g,藿香10g,杏仁10g,橘红10g,白术10g,二芍各10g,当归10g,厚朴10g,生苡米10g,草河车10g,冬瓜皮10g,夏枯草10g,川断15g。

另:五羚丹,每次6粒,日服2次,乌鸡白凤丸,午服1丸。

治疗经过:服上药20付,诸症悉减,仍觉乏力,小便混浊,化验检查GPT98./L,TTT18,HBsAg已阴转。舌象脉象同前,上方去赤芍、厚朴、冬瓜皮、醋柴胡,加生芪20g,佩兰10g,茵陈10g,砂仁5g,五味子10g,另服五羚丹、乌鸡白凤丸,继服40付,2个月后,诸症消失,于9月7日查GPT、TTT全部恢复正常,HBsAg第二次阴性,继以上方加减巩固治疗,到5个月时,肝功能及HBsAg连续4次正常,1年后复查HBsAg(-),HBeAg亦转阴(此前一段时间未查HBeAg),经随访两年,肝功能持续稳定,HBsAg(-)、HBeAg(-)。

张某,女,40岁,门诊病例。初诊日期:年8月26日。患者乙型肝炎3年,始终未治愈,8月15日查GPT单位,TTT10,HBsAg1∶64。自觉疲乏无力,肝区隐痛,纳呆腹胀、困倦、腰酸腿软、大便溏、月经正常。舌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脾肾不足,湿热未清。

治法:健脾补肾、清利湿热。

方药:生芪15g,党参15g,焦白术10g,当归10g,二芍各10g,川断15g,仙灵牌10g,菟丝子10g,丹参15g,茅根30g,草河车10g,诃子肉10g。

另:五羚丹、乌鸡白凤丸服如前法。

治疗经过:服上药30付,GPT恢复正常,HBsAg已阴转,TTT13,继服50付,3个月时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上方去仙灵牌、菟丝子、诃子肉、草河车,加山药、杏仁、橘红、香附。停用五羚丹,仍中午服用乌鸡白凤丸1丸。继服3个月。随访两年,至年10月共复查HBsAg5次,均属正常,肝功能亦无反复。

陈某,女,26岁,门诊病例,初诊日期:年4月7日。患者于年12月查体发现HBsAg(+)、HBeAg(+)、抗-HBe(+),肝功能正常。自觉乏力气短,纳可、二便调、月经正常,于4月7日前来就诊。舌象:苔薄白。脉象:沉细。西医诊断: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辨证:气血不足,余邪未尽。

治法:益气养血、解毒祛邪。

方药:党参10g,醋柴胡10g,生地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芍10g,川断15g,香附10g,夏枯草10g,石榴皮10g,五味子10g,生草6g,生苡米10g,坤草10g。

上药隔日1付,共服30付,于6月16日复查肝功能正常,HBsAg转阴,HBeAg转阴,抗-HBe消失,并且出现了表面抗体(抗-HBs)。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不胜欣喜。为巩固疗效,以上药5料,炼蜜成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以善其后。

看黑板划重点:

关老基于临床观察,总结治疗慢乙肝的经验,以健脾胃、补肝肾、活血化痰为主,清热解毒祛邪为辅,疗效较单纯清热解毒去邪要好很多。

文章内容摘自《关幼波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医院。编辑/校对/小丸子她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推荐阅读:

再谈脱发——头发油腻屑飞扬,赵炳南老先生内服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

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疾病的专方——学习杜雨茂老前辈猪苓汤治疗肾脏疾病的经验

风湿热痹的经方治疗——学习潘文奎老前辈越婢加术汤治疗风湿热之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scprinting.com/fajb/603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