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肺癌诊断 > 肺癌病因 > 从脾论治掌跖脓疱病

从脾论治掌跖脓疱病

发布时间:2021-7-27 13:22:13   点击数:
彭洋医生 https://3g.163.com/dy/article/GFC9OKJ805488W5X.html
一、脾虚是掌跖脓疱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腰脚以下名为瘑,此皆有虫食之,虫死即差”“瘑疮常对在两脚”。其叙述说明当时对于本病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了虫邪侵扰为患;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述:“瘑疮者,有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则是认识到了外感六淫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

赵炳南认为本病系湿热蕴久,兼感毒邪而发。《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指出患病过程当是针对人与自然双方面的,既有外感,亦有内虚,而内虚往往是患病的前提条件。马怀东等认为此病多因饮食失节,妨碍脾胃运化,以致湿热内蕴,久郁化火成毒,发为本病。

综上而言,脾虚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而且是贯穿于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病机之一。

二、掌跖脓疱病从脾论治

《素问·调经论篇》云:“夫邪之生也……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从大的环境来看,当世之人多有饮食辛辣炙煿、饥饱无有常时、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较大等情况。饮食不节,遂伤脾胃;情志多郁,则易化火。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受伤,百病由生。本病发病部位在掌跖部,属于四肢末端,而脾主四肢肌肉,故其病归脾脏;从本病基本的临床表现来看:脓疱、水疱、渗液、红斑、瘙痒、疼痛等溯其源流,皆因脾虚而得。红斑为有热,渗液为湿邪为患,水疱多为湿毒,脓疱多属毒热。湿热相搏于肌肤,发为瘙痒;亦有无风不作痒;脓疱破后,红肉浮露,与物接触,则发疼痛。从病程上来看,本病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多属虚证,正虚与邪交争,病势缠绵难去。

总结来看,本病即为风湿热毒之邪蕴结于肌肤所致。邪从何而来?当是脾虚生湿,湿瘀久而生热,热盛肉腐而成脓,湿热毒邪互结兼感风邪而生此病。此是发病之初主要的病理机制。随着疾病的发展,湿热等病理产物亦成为了新的病理因素,湿热困脾,脾虚的症状更为明显。因此治疗应以健脾为根本大法,辅以祛湿、清热、解毒、祛风等。

编辑:侯鸿宇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scprinting.com/fajb/708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