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健康》由浙江省医学会、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联合创办
相约
健康
病例
董先生,二年前无意间发现右下颈部肿块,到医院就诊。一系列检查后,确诊肺癌脑转移,属于晚期,接受了传统的化疗和放疗,效果不佳。医生说,像他这样的情况,晚期肺癌脑转移自然病程只有1-3个月的生存期。当时他和家人都非常沮丧。
后来,医生建议他试试免疫治疗。结果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目前生存期已超过2年,而且疾病一直控制良好,生活质量也没有受影响。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晚期肿瘤病人。平时在家生活质量和心态都很好,每天下午还能和朋友一起打两圈麻将。
用他自己的话说:免疫治疗,为他重新点燃生存的希望。
免疫治疗
真有那么神奇吗?
肺癌晚期患者
都可以接受这种治疗吗?
专家介绍
徐艳珺
中国科医院
(医院)
胸部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校外导师
浙江省首届
“优秀青年副主任医师”奖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
第二届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
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
徐艳珺医生做客《相约健康》栏目
免疫治疗,是什么?
免疫治疗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全新的抗肿瘤的治疗方式。
它跟传统的化疗不同,传统的化疗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也有很大的损伤,免疫治疗则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从机制上就存在很大的区别。
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最开始是在晚期肿瘤中开展的,而且也不限于肺癌,在很多瘤种当中都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随着我们对免疫治疗了解的越来越多,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也逐渐从晚期肿瘤向局部晚期,甚至是早期肿瘤中开展,比如说免疫治疗在可手术患者中的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我们也看到了不错的前景。
所有人,都能接受免疫治疗吗?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关于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的选择以及优势人群的选择。
确实有一部分患者效果会特别好,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目前比较公认的生物标记物是PD-L1,如果患者需要初诊一线就用上免疫治疗,我们会建议患者检测一下PD-L1,如果PD-L1是高表达的,特别是大于50%的情况,这部分患者是可以不用化疗,单纯使用免疫治疗就可以控制肿瘤,但是这部分患者占比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患者还是需要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传统的化疗更能获益。但是如果是二线或者是后线的治疗考虑使用免疫治疗,那么不需要做PD-L1的检测。另外,有一部分高突变负荷的患者也是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
但是,关于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研究,非常复杂,远远不止这两个靶点,还有很多在研的生物标记物未来可能可以指导临床的免疫治疗选择。
另外一方面,我们在为患者选择免疫治疗的时候,还要考虑一些临床因素,比如说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患者是否存在一些免疫禁忌症,是否使用过抗生素,是否存在免疫相关的疾病等等。需要考量的因素非常多。
如何评价免疫治疗
对患者是否有效?
理论上来说,免疫治疗的起效时间比化疗慢。
但是,临床上一般采用的第一次疗效评估的时间还是第一次用药后的6周,采用的方法还是影像学评估的方法,比如说CT和磁共振。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跟传统的化疗的疗效评价标准略微有点差异,因为我们在免疫治疗中观察到不同的反应模式,比如说假性进展,超进展等等。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体力状况评分等因素一起评估。什么时候需要停止免疫治疗,大致看两点,一点是出现了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另一点是确定疾病出现了真性进展,判断患者不会再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免疫治疗
有副作用吗?
虽然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有别于传统的化疗,它不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它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当然它也会有副作用。
它的不良反应图谱也是显著有别于传统的化疗。主要的特点是器官分布广,心肺肝,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胃肠,皮肤等等,但是不良反应的级别低,也就是严重程度轻,一般都可耐受,可控。需要警惕的是一些非常少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比如说心肌炎。
肺癌晚期
医生有话要说
首先,确诊癌症晚期,不要立刻失去信心而放弃治疗。
医学发展迅猛,现有的内科治疗不断在发展,可以使肿瘤退缩、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部分晚期肺癌患者,也可以在内科治疗中获得长期生存。
节目预告
更多精彩,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