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二
“
患者基本情况:
潘某某,男,3岁。年10月24日初诊。
10月21日肝功能GPT,GOT。
他幼儿时患慢性肉芽肿,后基因检测为“免疫缺陷病”,易外感,近期有间质性肺炎,有干咳,气急、气喘但无痰。
胃口一般,容易呕吐,大便2~3次每日,粘。睡觉磨牙,盗汗明显。
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考虑为淋巴结核服用异烟肼,这应该是小孩肝损的直接原因。
患者睡眠可,容易口溃,舌红苔薄,舌当中有一块白腻。脉弱稍数。
首诊
具体处方:
柴胡4、郁金4、白芍9、枳壳3、鸡骨草12、蒲公英9、五味子3、女贞子5、旱莲草5、山茱萸9、麻黄3、黄芩6、苍术9、茯苓6、全瓜蒌12、半夏6、苏子9、白芥子6、莱菔子12、太子参9、熟地15,
单位:克。前后24付(颗粒剂)
三诊
年11月17日,腹泻愈,11月13日肝功能:GPT64,GOT62,气急,抗结核药物仍在服(颈、腋下淋巴结肿大),出汗手脚冷,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继续调肝功能,加入猫爪草等治疗淋巴结核。
猫爪草
具体处方:
柴胡4、郁金4、白芍10、枳壳4、鸡骨草12、五味子2、女贞子6、旱莲草6、人参3、苍白术各12、茯苓9、姜半夏6、制南星5、苏子9、白芥子6、莱菔子9、桔梗3、干姜5、地龙3、杏仁3、厚朴3、陈皮3、猫爪草10,
单位:克。14付(颗粒剂)
该患者病势沉重,年12月20日,肝功能正常,白细胞上升,又开始发热,这种情况比较棘手。
但患者母亲坚持要服用中药,于是使用退热方子。
具体处方:
柴胡9、黄芩9、蒲公英15、百部6、丹参9、桃仁5、天葵子6、夏枯草9、麻黄4、桂枝4、浙贝母4、白芥子6、百合9、地龙3、益母草9、僵蚕3、鱼腥草9、金荞麦9。
单位:克。7付(颗粒剂)
六诊
年12月29日,患者持续低热37.5℃左右,稍喘、自汗、盗汗,身体热,白细胞22.1,CRP9.25,纳便睡眠均可,舌红苔薄黄,脉稍细数。
治疗风险太大,但患者母亲坚持。由于对发热的原因是肺结核引起,还是间质性肺炎引起,分辨不清,选择折中方案。
具体处方:
柴胡15、黄芩9、天葵子6、浙贝母3、猫爪草10、蜈蚣1条、夏枯草15、地鳖虫2、百部6、丹参9、桃仁6、石膏20、知母9、人参3、山茱萸9、鸡内金3、三棱3、莪术3、穿心莲15、牵牛子3
单位:克。14付。
并嘱咐患者用民间治疗肺结核的偏方:山海螺煮水喝。
七诊
年1月16日,患者热退。
白细胞8.6,CRP1.11,嗜酸性细胞,三个指标降低。稍有外感鼻涕,予治外感方5付,并予上方去石膏、知母,加碧桃干,止汗。
医案三(何绍奇医案)
“
患者基本情况:
张某,女,13岁。年5月13日就诊。
发热10天,体温在37.5℃一38℃之间,除发热外,无明显自觉症状。父母认为系感冒,给服感冒退热冲剂、银翘解毒片等无效。
诊治
刻诊:
发热10天,抚其前额、手心均热,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奔跑、活动后有汗。有时渴,有时不渴,脉浮大,稍数,舌质、舌苔均无异常。
细加分析,既然发热有汗而时渴,最大可能是外感之邪已离表分,邪初入气,无汗之热当汗,有汗之热当清,于是用竹叶石膏汤3帖,三日后热果退。
讵知一周后,又复发热如前,再用竹叶石膏汤五六帖,发热如故。
此后即转由西医检查治疗。有疑为肝炎者,有疑为风湿热者,而肝功、血象均正常。有疑龋齿为原发灶者,牙病愈而仍然发热。最后诊为“咽炎”,每天注射青链霉素。
其间我又加用清咽解毒中药,历时二周,发热始终不退。反复筹思,乃恍然悟及:
①长期用清热、解毒、养阴无效,即非寒邪在表,凉药冰伏,又无兼挟湿、食、痰、郁的任何表现,便应考虑其热为虚热的可能。
②患者无阴虚内热之证,而数月前耳前部瘘管(先天性)术后创口不敛,经我用大剂黄芪治愈.已提示气虚,故以气虚发热可能为大。
③患者系少年,虽无典型的乏力、自汗、少气、懒言、食少、便溏等气虚证表现,但考虑大剂黄芪可治愈耳瘘创口,已提示气虚,投补中益气汤,益气补中升阳。
4付药后,体温正常。原方继续,加桂枝、附子、淫羊藿,索性热到底,13天体温完全正常。
观察年余,无复发。
(本文根据方震宇老师讲课录音整理,未完待续。)?本文为国医传习所元老会联合创始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投稿gycx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