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少阳本证篇中已经讲过,少阳本证只是单纯的少阳郁火循经上攻,而出现头面五官诸窍的急性炎症,治疗方以柴芩草汤,清透少阳郁火。
小柴胡汤不是少阳本证的代表方,误用会导致少阳邪热未去,阳明里热复炽。
那么,小柴胡汤的病机究竟是什么呢?
本节提要:
1、小柴胡汤证的核心病机。
2、“往来寒热”的真正含义。
3、少阳胆郁犯胃的机制及见症。
4、医案示例。
▼
▼
▼
《伤寒论》里的“伤寒”或“中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指起病的病因(寒邪或风邪),并不是指太阳伤寒证或太阳中风证。
伤寒而起病者,经过五六日的表闭,就容易阳郁化热,传入少阳或阳明经。
中风而起病者,因胆为风木之腑,外风伤人后,同气相求,风邪易很快传入少阳经,不必经过三五日的表闭阳郁过程。
所以伤寒五六日,或中风当日,外邪均可传入少阳经。总要看是否有少阳证的脉症出现,才可以判断是否已邪传少阳经。
“往来寒热”的真正含义
对于“往来寒热”,教科书的解释是:“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讲得还不够到位。
细而言之,它是指病人先有恶寒的感觉,轻则冷飕飕欲多加衣物,重则打寒战,此时体温可能升高,但病人并不觉得发热,也不怕热。(元气尚弱,尚在蓄积能量,邪气为胜);随后只觉发热,怕热,却不再恶寒,反欲去衣被,(正气已足,正与邪争,欲祛邪外出)。
“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特有的热型,也反映出小柴胡汤证的病人,多有中气素虚的体质特点。
如果是太阳病的发热,他一方面觉得怕冷欲加衣被,一方面自己还觉得发烧,恶寒发热一直并见。临床注意鉴别这两种热型。
“胸胁苦满”:是自觉胸部或者胁肋处有胀满不适的感觉,叩诊也常有右胁或后背肩胛处的叩痛,这是邪结少阳经的特征之一。
“嘿嘿”和“心烦”:是邪热郁结于少阳经,胆郁不舒,影响情志不畅的反应。轻者,情志不舒,见表情“默默”,重者,“心烦”易怒。临床发现,少阳证的病人,往往都有心情不舒或易怒的倾向。
少阳胆郁犯胃的机制及见症
一般地,邪结少阳,胆郁气逆,如果脾胃不虚者,则少阳胆经的郁火(风火),就易循经上冲于头目五官诸窍,而见头、目、耳、鼻、口、咽喉等诸窍的郁火证;
如果有脾胃虚弱者,则胆经风火,易犯脾胃。有胃气虚者,则胆火犯胃;有脾虚者,胆火乘脾。
如有胃虚者,则少阳胆经的郁火,就容易犯胃。轻者,不欲饮食,食难下行;重者,恶心、喜呕。胆郁犯胃,胃虚不化,食积生痰,胃气上逆,易呕吐食物或痰涎。
胆郁气逆,胃肠失于和降,大便也易排出困难,或便秘,或便出粗大臭秽,这在儿科中尤为常见!很多便秘的小儿,多有新感少阳病,或既往上呼吸道感染史,滥用清火药后致余邪伏于少阳。这类患者多可从少阳论治。
小柴胡汤证的病机特点
(1)邪热郁结于少阳经:常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心烦”等表现;
(2)胆郁犯胃,胃虚停饮:常有“不欲饮食”和“喜呕”等表现。
总之,外邪郁结于少阳经,胆火犯胃,兼胃虚停饮,是小柴胡汤证的主要病机特点。
发热耳鸣案
叶某,女,35岁,这是在我处看脑鸣耳鸣胸闷等证的患者。患者因洗澡后穿衣少而受寒,次日出现发烧,体温38度,同时全身发软无力,恶寒而无汗,两侧头痛,双侧鼻塞,而且原有的脑鸣耳鸣加重,纳减,唇干,晨起咳嗽,咯黄白痰。
辨证分析:
1、两侧头痛、耳鸣脑鸣加重、唇干为邪郁少阳,全身乏力为阳气郁于少阳而不能达于周身所致。
2、纳减、晨起咳嗽伴有黄白痰等为胃虚停饮;
3、受寒起病,无汗恶寒,双侧鼻塞,发烧38度,为寒邪闭表,表闭不开;
总结:外受风寒后,太阳少阳两经为风寒所郁,以少阳郁火为主。
拟方:小柴胡颗粒,一次两袋。
次日患者回复服药后症状几乎全部消失,唯有喉咙痛,而且月经来了。考虑少阳邪热未尽,嘱继续服用小柴胡,但改为每次一包,告愈。
按:患者虽太阳少阳同时受邪,但以少阳受邪为主,服小柴胡颗粒之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不仅少阳诸症痊愈,太阳表闭也得开,而且月经亦至。
学生张鹏医案
…下节预告:小柴胡汤的方药解析及胃虚停饮的机制
小柴胡汤里每个药的作用是什么?
胃虚停饮是怎么形成的?
精彩案例。
精彩继续……
启示:从11月9日开始,余秋平讲中医经典的公众白癜风好了中科白癜风医院寒假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