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医院医院肺癌中心、医院胸外科、呼吸科联合举办的肺癌多学科病例讨论暨学术研讨会9月25日下午在北京医院会议中心举行。
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北京医院肺癌中心主任、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单青教授和北京医院肺癌中心主任、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孟昭教授共同主持。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张毅教授首先做了“EGFR-TKI在胸外科临床应用探讨”专题发言,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印祥博士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北京医院肺癌中心副主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张力教授做了“埃克替尼临床数据荟萃及肺癌病例分享”,医院胸外科郭峰教授介绍了“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医院呼吸科张静教授做了肺癌病例分享。最后,北京医院肺癌中心、协和胸外科、呼吸科、病理科、影像科的张志庸、郭慧琴、张福泉、刘洪生、曾瑄、张晓彤和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医院胸外科、病理科、影像科苏雷、王若天、刘磊、钱坤、姚舒洋、李小雪、王腾腾等在病例分享和交流阶段中参与了讨论。
支修益教授和李单青教授在会议总结时充分肯定了这种多学科联合讨论模式,希望今后组织MDT病例医院参加参与。
北京医院李单青教授
北京医院王孟昭教授
北京医院郭峰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医院支修益教授
肿瘤免疫治疗热点贝达药业王印祥
肿瘤免疫治疗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早期包括细胞因子治疗等治疗方式。年出现第一代DC疫苗(DC-basedvaccine)。年出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检查点通路(checkpointpathway);②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adaptivecelltransfer,ACT)
免疫疗法的靶点从肿瘤细胞(tumorcell)变为肿瘤和免疫细胞(tumorandimmunecell)。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一直是研究重点。
免疫相关反应评价体系(immune-relatedresponsecriteria,irRC)
在免疫治疗疗效评估方面,我们需要革新肿瘤治疗评价系统,出现适用于免疫治疗的标准。
今天耀眼的明星都有一段暗淡无光的岁月(热门研究方向曾被忽视很长时间,PD-1也如此),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年曾报道,IL-2曾取得良好疗效,但之后却被证实为无效,免疫治疗先驱Rosenberg因此被批。但其努力之下才有今天的免疫治疗。
EGFR-TKI在胸外科的应用探讨首都医科大学医院张毅教授
为什么要进行肺癌辅助治疗?这是为了增加患者治愈机会。
辅助治疗中化疗地位的确立及应用
①辅助化疗是IIA-IIIA期NSCLC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②IB期患者只有肿瘤直径≥4cm才有可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③顺铂和卡铂用于辅助治疗的临床获益相近。
EGFR-TKI辅助治疗新的研究结果
EGFR-TKI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目前国际上没有明确的结论。EGFR-TKI辅助治疗的重磅研究有RADIANT和SELECT。
开展中的EGFR突变TKI术后辅助研究
①NCT(CTONG)吉非替尼VSNP方案;②IMPACT(WJOGL)吉非替尼VSNP方案;③NCT埃克替尼6~12月VS化疗;④NCT埃克替尼VS安慰剂。
总结:①EGFR-TKI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需要一个系统综合治疗,小样本的I、II期临数据显示突变患者可从TKI中受益;②EGFR突变患者应该是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患者最大的受益人群,需有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应用证据;③没有选择人群的术后靶向治疗难以让患者获益,尤其是I期患者;④TKI与化疗相比,毒性小、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良好;⑤TKI药物在辅助、新辅助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是未来的方向与趋势。
病例分享北京医院赵静医生
赵静医生通过病例报告引发对以下问题的思考:①EGFR-TKIs耐药机制之一:SCLC转化;②SCLC转化的机制;③转化SCLC的治疗策略——全面评估,综合治疗;④EGFR-TKIs耐药后二次活检意义重大。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