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发热(风湿化热证)的穴位方
穴位方适合:发热(风湿化热证),证见:身热不扬,微恶风寒,头重身困,汗湿沾衣,口渴不欲饮,舌红不干,苔黄微腻,脉濡数。
穴位处方:大椎穴、风池穴、风府穴、太阳穴、外关穴、合谷穴、前谷穴、大都穴、阴陵泉。
大椎穴: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风池穴:[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灸法]可灸。[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风府穴:[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正坐位或侧伏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清肝明目,通络止痛。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可灸。
外关穴:[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灸法可灸。[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合谷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附注](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前谷穴:[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附注]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大都穴:[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附注]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阴陵泉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点穴方法:每个穴位顺时针揉压下+逆时针揉压下+垂直点按下。
点穴次数:一般情况下一日点按一次即可。
点穴禁忌:禁忌在过饥过饱时、运动后、生气后、酗酒后进行点穴。
点穴效果:十有九中。
点穴调养期间必须做到:
1、心静神安;
2、饮食有节;
3、按时作息;
4、不妄作劳;
5、节欲养精;
6、适当锻炼(选择一项低强度、原地、可控、安全的锻炼方法即可,如打坐、站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功法,以及甩手、抻筋、体操等原地锻炼);
7、摒弃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烟、酒、毒、药、网瘾等);
8、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琴棋书画诗歌茶等);
9、多亲近大自然,注意防避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
10、多积极主动地与亲友进行有益身心的互动和沟通。
推荐链接:
发热(风寒束表证)的穴位方
发热(风热疫毒证)的穴位方
发热(风热外袭证)的穴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