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包括: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肺癌诊疗指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肺癌诊疗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CO)肺癌诊疗指南,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年版)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颁布的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年版)。
目前中美最新的肺癌诊疗指南分别是CSCO肺癌诊疗指南(,V1)和NCCN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其中NCCN肺癌诊疗指南又细分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指南(,V3)和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指南(,V2)。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5%,因此本文将重点对比NCCN指南和CSCO指南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差异。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指南(,V3)
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指南(,V2)
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V1)
指南总体差异:制订机构不同
NCCN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由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制定。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机构而是由27个世界领先的癌症中心组成的一个专业联盟,旨在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癌症诊疗标准,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诊疗决策。
CSCO肺癌诊疗指南是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制订,主要基于的是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的模型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CO)的理念。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药物和治疗措施的可及性也不相同。因此,CSCO诊疗指南将普适性的诊治措施作为肺癌治疗的基本策略。
更新频率不同
为了保证所有建议均来自最新证据,NCCN指南更新频率非常高,至少每年都会更新。一旦有新的临床试验证据或新药上市,一年之内更新多次也是常态。目前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已经更新至年第三版,仅16年10月就更新了两版。主要更新原因是有新的免疫疗法临床试验证据及新药上市。
中国的肺癌诊疗指南更新频率相对较慢,版本较少。在CSCO发布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版)之前,常用的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年版)。
治疗方案差异:本文对比了NCCN指南(,V3)和CSCO指南(,V1)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的差异,具体对比如下:
差异一:早期手术
NCCN和CSCO指南都认为适宜手术的I期和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建议进行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但NCCN还指出除纵膈淋巴结清扫外还可进行系统淋巴结采样。
差异二:辅助化疗
NCCN认为具有高风险性的肺癌IB期患者可考虑行辅助化疗。而CSCO认为IB期非小细胞肺癌(包括有高危因素的肺癌)患者,由于缺乏高级别证据支持一般不推荐辅助化疗。
差异三:分子检测(基因检测和PD-L1检测)
NCCN和CSCO指南都提出肺癌晚期患者需进行分子检测来确定组织学亚型,但两指南建议检测的分子种类稍有不同。
NCCN指南
CSCO指南
非鳞癌
鳞癌
非鳞癌
鳞癌
EGFR
EGFRa
EGFR
EGFRb
ALK
ALKa
ALK
-
ROS1
ROS1
ROS1b
-
PD-L1
PD-L1
-
-
a:特定患者群体(不吸烟或活检标本较小或为混合组织学类型的鳞癌患者)可考虑进行的检测。
b:非必须,可选择进行的检测。
NCCN指南认为非鳞癌患者需进行EGFR、ALK、ROS1基因检测以及PD-L1检测。对于鳞癌患者,若不吸烟或活检标本较小或为混合组织学类型可考虑进行EGFR和ALK基因检测。此外,还可进行PD-L1检测及考虑行ROS1基因检测。
CSCO认为非鳞癌患者需进行EGFR和ALK基因检测,可选择进行ROS1基因检测。鳞癌患者可选择进行EGFR检测。
差异四:晚期EGFR突变阳性
EGFR阳性一线治疗方案
NCCN指南
CSCO指南
厄洛替尼(一代)
厄洛替尼(一代)
吉非替尼(一代)
吉非替尼(一代)
阿法替尼(二代)
埃克替尼(一代,中国研发)
NCCN指南认为患者一线化疗前发现EGFR突变阳性可使用厄洛替尼、阿法替尼或吉非替尼,但是如果患者在一线化疗中发现EGFR突变阳性可中断或完成化疗后再使用厄洛替尼、阿法替尼或吉非替尼。其中,阿法替尼为二代EGFR抑制剂,目前还未在中国上市。
CSCO指南将第一代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作为晚期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其中,埃克替尼由中国研发,被称为国产“易瑞沙”。
EGFR阳性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
两指南对于疾病进展的分类不同,对应的治疗方案也不完全相同。
NCCN指南指出对于EGFR阳性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需进行TM基因检测,若TM阳性可考虑使用第三代EGFR抑制剂AZD(Osimertinib),若EGFRTM为阴性可考虑进行PD-L1表达水平检测,当患者PD-L1表达阳性(≥50%)时则可使用免疫药物。
CSCO指南认为对于EGFR抑制剂耐药患者,化疗仍是目前经典的治疗选择。该指南也提到耐药后可进行TM基因检测,若TM为阳性可使用AZD(Osimertinib),但该药物还未在中国上市。
差异五:晚期ALK重排阳性
对于有ALK重排阳性的IV期患者,两个指南都推荐将克唑替尼作为一线治疗。
NCCN指南指出若出现疾病进展,根据病情可考虑使用二代ALK抑制剂Ceritinib或Alectinib。若疾病再次进展可考虑进行PD-L1表达水平检测,当患者PD-L1表达阳性(≥50%)时则可使用免疫药物。
CSCO指南指出若出现疾病局部进展或缓慢进展则继续克唑替尼治疗±局部治疗。若出现快速进展则进行含铂双药化疗或含铂双药化疗+贝伐珠单抗(非鳞癌)。由于二代ALK抑制剂还未在中国上市,CSCO指出患者可参加二代ALK抑制剂临床研究。
差异六:ROS1重排阳性
NCCN指南指出,对于ROS1重排阳性患者应将克唑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若发生疾病进展,可考虑进行PD-L1表达水平检测,当患者PD-L1表达阳性(≥50%)时则可使用免疫药物。
CSCO只提到FDA批准了克唑替尼用于ROS1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差异七:免疫疗法
NCCN指南提出若患者PD-L1表达水平阳性(≥50%)并且EGFR、ALK和ROS1基因为阴性或未知,应将Pembrolizumab(Keytruda)作为一线治疗。此外,还有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分别是Nivolumab(Opdivo)和Atezolizumab(Tecentriq)。
CSCO指南也认可了免疫治疗的可喜进展并指出Nivolumab(Opdivo)相对于化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另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Keytruda)也有较好的疗效。但CSCO认为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疗效仍有待确定。目前免疫治疗药物都未在中国上市。
差异八:临床试验
NCCN相信对于任何一位癌症患者来说最佳的治疗就是参加临床试验,因此非常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CSCO提到EGFR突变耐药和ALK突变耐药的患者可以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入组临床研究。此外,CSCO将参加临床研究作为晚期无驱动基因和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三线治疗的一种可选策略。
差异九:中美肺癌靶向和免疫药物差异
综上以上内容,本文还整理了肺癌靶向和免疫药物在中美的上市情况,供大家参考。
*由中国研发,被称为“国产易瑞沙”
肺癌靶向和免疫药物:美国12个,中国4个
中国目前用的最新靶向药是美国年获批的。
参考资料
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年第三版)
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年第二版
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年第一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