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2岁的病人李某某,男,因“咳嗽右侧胸痛1月余”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入院后神志清醒,呼吸平稳。病理结果提示:右肺门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提示为:鳞癌,经评估后最终诊断为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右肺中央型低分化鳞癌)T4N2M0(Ⅳ期)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医务人员给予NP方案化疗,经6周期治疗后病情缓解,但是胸、腹壁以及锁骨旁出现数枚蚕豆大小皮下结节,质地韧硬,可活动,行粗针穿刺后病理提示:表皮正常,真皮网状层及皮下脂肪瘤细胞团呈腺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异型性明显。至此肺癌伴皮肤转移可诊断。肺癌发生脑、肝、骨等转移常见,皮肤转移非常少见,发生率为1.0-2.7%。该病例也是阜阳市较为罕见的病例。
据了解,阅知网以及万方等也是以个案形式报导,回顾文献如下:皮肤转移癌是原发于皮肤以外的恶性肿瘤通过血管、淋巴管转移,以及通过组织间隙直接扩散至邻近皮肤而发生的皮肤病变,偶可继发于外科手术的种植。回顾相关文献,皮肤转移癌临床较少见,各种内脏肿瘤转移到皮肤的概率不一,在男性发生皮肤转移的前三位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黑素瘤,而在女性则依次为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发生皮肤转移的所有肿瘤,在明确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约为7.5个月。肺癌皮肤转移部位多数在胸部,其次为胸腹部、背部、前额、腹部及头顶,少数出现在肩部及四肢,生殖器转移罕见。在临床上皮肤转移癌可表现为丘疹、斑块、结节、溃疡及毛细血管扩张等,可分为炎症型、结节型及盔甲型。其中结节型为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且多为血道转移所致。结节颜色可表现为肤色、淡红色、紫色、棕色和黑色,结节质地硬,多无自觉症状。皮肤转移癌与原发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基本相似,并多保留其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这为诊断皮肤转移癌的原发肿瘤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沙丹等分析报道肺腺癌较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及大细胞癌更易发生皮肤的转移,而且肺腺癌转移到皮肤,癌细胞往往呈中等分化,有些可见分化较好的腺腔。本患者有胸部结节,皮肤组织病理示瘤细胞团排列成腺状或条索状,提示肺腺癌转移可能性大,符合文献报道的肺癌皮肤转移常见特性。皮肤转移癌转移至皮肤通常是通过3个途径: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局部扩散。肺具有双重循环通路,血管网丰富,肺内毛细血管床直径较宽而阻力较低。因此,发生肺癌时,癌细胞易侵犯血管流入动脉循环通路再转移至皮肤,增殖形成转移灶。而且肺癌间质血管的内皮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血管基底膜不完整,均有利于癌细胞侵入血管,有助于肺癌发生转移。同时,肺癌在发现皮肤转移时往往合并其他脏器的转移,如转移至骨、肝、脑、肾上腺、心包、骨髓等,其中以骨转移、肝转移及脑转移多见。皮肤转移癌临床表现多样,常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血管瘤、带状疱疹、皮肤纤维瘤和皮肤感染。皮肤转移癌虽多无自觉症状,但肺癌晚期患者发生癌性疼痛时,皮损区可出现疼痛感。与带状疱疹皮损不同的是,肺癌皮肤转移皮损中红斑可触及明显浸润感。肺癌虽是男性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但在临床上约有0.8%的肺癌患者仅以皮肤转移为首要表现,而皮肤转移癌多无自觉症状,患者常因无疼痛和瘙痒未及时就诊,且皮肤转移癌临床皮疹表现多样,易发生误诊,因此一旦确诊为肺癌皮肤转移,多预示疾病已进展为晚期,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当老年男性患者(尤其长期吸烟者)或肺癌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多发性结节或结节进行性增多时,应考虑肿瘤皮肤转移的可能,应尽早进行局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呼吸内科二病区屈开新汪善祥
更多信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