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金丹丹
京酱肉丝、辣子鸡、荔枝肉、煲仔饭、螺蛳粉、剁椒鱼头、锅包肉、小鸡炖蘑菇……
上周末,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班出了一份“满汉全席”菜谱。全班34位同学变身大厨,一展身手,晒出自制的各地美食照片,互相“云品尝”。
这是班里34位同学跟着班主任郑英老师“玩”的一项新活动。
在“超长”的宅家时期,郑英每周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玩,发起互动主题,邀请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参与。(见小时新闻报道超级变变变!杭州的这群娃,宅家玩出新花样)
上周末,她发起的活动主题是“满汉全席”。
郑英老师说,新学期,《历史与社会》讲到了行政区划与区域特色的内容,孩子们在家上了近两个月的网课,在课余时间厨艺大增,她觉得,可以把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劳动不只是‘干活’,而是愉快地‘干活’,能创造出生活的乐趣和美感,这是开展这个活动的出发点。这学期我们上中囯地理,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班里刚好34人,特别能凸显‘每一个’。课本里涉及到各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如果只讲书上的内容,会有些枯燥和抽象,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有直观的感受。”
上周五,郑老师发出“英雄帖”——一道菜就是一个文化,一道菜就是一部大片,邀请34位“大厨”来做“满汉全席”。
同学们火速来“揭榜”啦。周末,在做好各种前期“功课”后,大厨们的成果一个个晒出来了。
“我小时候特别爱吃辣,被小伙伴称为‘辣椒轩’,这次特别选了做重庆的美食。”王皓轩说,他用的方子是老妈传授的做法,“特别够味,好吃!”
“我舅妈是湖南人,一直说湘菜很好吃。剁椒鱼头,我在饭店里吃过好多次,就想自己也试试。”刘锦灿说,菜谱是网上找的,刚好家里又有食材,“没想到外面卖得挺贵的剁椒鱼头,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味道也很不错,很正宗,很辣!不会吃辣的我还觉得有点太辣了,哈哈。”
刘锦灿是个下厨小能手,三四年级就开始学做饭了。“以前都是周末时间抽空做个菜,现在上网课自主时间多了,就经常动手做。各种口味的蛋炒饭、红烧肉、面食都尝试了一些。”
朱奂朵做的是杨枝甘露和煲仔饭。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原本我对它们的了解只局限在:名字不一样,面积不一样,语言不一样,风俗不一样。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知道了超爱的‘过桥米线’来自云南,超有营养的‘爆炒腰花’来自山东,‘麻婆豆腐’来自四川,自称是吃货,这些不了解可不行啊。中国很大,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这次的活动让我对各个地区有更多的了解!”
孔然做的是羊肉串和蒙古奶茶。“课堂里老师讲到了草原风情,蒙古族传统的食品中有白食、红食和茶食。据说蒙古奶茶是咸的,我很好奇,想自己试试是什么味道。”
同学们纷纷在班级圈发上自己的心得感悟。
李昊阳说:“我发现自己也有做大厨的潜质!也深深体会到做菜挺累挺麻烦的,妈妈每天做一日三餐真的好辛苦。”
徐晨说:“中国美食别具特色,在这次活动中,我详细了解了各地的特色美食,还有一个收获,以后可以照着班级圈‘点菜’啦!”
王锦雯说:“学好《社会》,不仅考试上能用到,生活中也一样能用到。”
石福颖做的是贵州辣子鸡。这道菜最关键的是炒制“糍粑辣椒”。“翻炒的时候,辣味溢满了整个厨房,熏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后来,我和妈妈分工,每人炒三分钟,总算完工了!辣子鸡很完美,一家人都享用了这人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