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某位冠心病、心脏支架术后患者复诊时提出一个问题:
---大夫,我可以不吃阿司匹林吗?
---建议吃,你最好长期服用。
---那能不能少吃点,比如25mg?
---为什么?
---mg的副作用多。
---25mg的你想吃几片?
---一片
......
出诊时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因此,近几期谈谈有关阿司匹林的几个话题。
前言: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英文名字:Aspirin,是最古老的名药之一,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具有抗炎、抗风湿、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消化系统癌症、预防白内障和老年痴呆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尽管阿司匹林用途广泛,但是很多人对它并不完全了解,应用时有很多误区,什么是合适的剂量”就是一个需要阐述的问题。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有25mg、40mg、mg等多种剂量型,而临床上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范围大约在50mg-mg之间,究竟我们要服用多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呢?这要看你的应用目的是什么,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剂量。
预防和治疗血栓:
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和阻止血栓形成,临床上多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和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等,这时的合适剂量范围在50mg-mg之间,就是所谓的小剂量阿司匹林。
研究发现,服用50mg阿司匹林后,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开始受到抑制,当剂量达到70毫克后,血小板的聚集被完全抑制。每天服用75~mg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但不影响前列腺环素的合成。血栓素A2具有强烈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的作用,而前列腺环素则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的作用,所以75~mg的小剂量阿司匹林临床上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长期大剂量阿司匹林会抑制前列腺环素的合成,带来相反的药用效果,副作用的发生也大大增加。因此每天75-mg的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的最佳剂量。
但是,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如急性脑卒中、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心梗发作,需一次顿服mg的阿司匹林,这是有效的治疗剂量,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急性血栓的形成,有效降低潜在的疾病风险,一旦病情平稳,需要再次回归到每天75~mg的预防剂量。
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剂量推荐每天服用75~mg阿司匹林。国内常用剂量为mg,每天一次顿服,剂量太小或分开几次服用,均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如小于50mg的阿司匹林根本没有作用,同样,如果用量过大,不但达不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还容易导致皮肤及内脏出血,以及相应器官的损害。以最小的有效剂量(75~mg/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少的毒副作用是预防疾病的根本。
解热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可缓解轻/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可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烧退热,如我们日常所谓的“感冒”用药。这时我们常常用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每次-mg,一日3-4次。这是短期或是临时用药,不是长期服用,主要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等症状。
抗风湿:
阿司匹林是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主要用于减轻症状,但不能改善风湿热的病理变化。另外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各种关节炎,同样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应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每天0—m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mg),分4次口服。
目前,多数情况下,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的血栓性疾病,推荐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天)长期服用。只有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推荐一次口服阿司匹林mg的治疗剂量,降低疾病带来的潜在危险。而由于害怕阿司匹林潜在的副作用,个别人每天服用小于50mg的阿司匹林,这种情况下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就只剩下可能的副作用了,不如不用。
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每天75~mg的阿司匹林是合适的剂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期预报:阿司匹林什么时候吃?
李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