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清静经》,学习新内容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批:此即”缓“脉,有神之脉。一次呼吸脉跳次数只是个大概参考,我们都知道脉跳与心跳同步,所以可从心跳的角度体会理解脉率。
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批:凡事不能孤立的讨论,要有参考。要知道什么是疾病,怎么才算康复,都要以对应的人物为参考,同一性别同一年龄。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日少气。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
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批:不能单独看脉率,脉率应与人的呼吸频率相匹配,也应与人的整体状况相匹配。如剧烈运动后,呼吸与脉率都比较快,是同步增快。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批:强调人胃气的重要性。脉的胃气就是和缓;从疾病整体来讲,饮食如常就是有胃气如常,反之,如有饮食不下、呃逆呕吐,腹胀腹痛、面黄肌瘦等,就是胃气衰弱的表现。
批:《灵枢*终始》“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无论医学还是哲学,都很重视“和”,和的思想在悟,悟不是空想,是生活观察和思考。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脏筋膜之气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批:人宗气的来源及位置,即来源于肺胃,居于胸。
盛喘数绝者,则在病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
批:短脉上不及寸,下不及尺,此脉是阳虚的表现,三阳经脉汇聚于头部,阳气不能上举,则头部经络失养而头痛。如临床神经性头痛,多用抚养的方法。
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
批:长脉所主为阳热邪气有余,主足胫痛,多指风湿热证。
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脊痛;
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批:沉脉主里,浮脉主表。
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涩,曰寒热。
批:沉而弱主里虚寒;沉而滑数有力主里有积(凡积滞之脉,如水湿、痰饮、积食等多见滑利脉);沉而涩,主里虚有寒,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
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
批:首先久病损耗多,所以脉小弱涩,气损脉弱血损脉小气血俱损脉涩;虽有疾,但脉浮滑有力,为新的,损耗尚少。
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坚曰胀。
批:以上讲的这些长、短、浮、沉、大、小、滑、涩等脉象,要体会其中的精神,不要机械地理解成脉短只主头痛,脉长只主足痛,这样在临床上会对不上号的。要分析“为什么”,这里是在讲如何分析脉象与主病的关系,重点在区别虚、实、表、里、寒、热;同时要结合“症”来分析,单凭脉象不能作出全面的诊断。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批:所谓“从阴阳”即脉症应该相符,如虚证见虚脉,实证见实脉,如人虚弱而脉滑大,即为逆,病情恶化。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批:脉诊与尺肤望诊结合。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为真脏见,皆死。
批:庚辛金,壬癸水,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以五行生克判断病情预后。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
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
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批:以手少阴“心”脉诊断妊娠,有两种,一是左寸,二是双手神门穴,从临床来看,后者比较靠谱,但是现在有了更科学的超声和生化检验,如HCG,一周后即可准确判断,远远超出脉诊的效率。所以不在此处纠结。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
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坚涩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病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邵帅??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