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而中医也讲到:“湿气重百病生”,
我们现代人也常说:“十人九湿”,
有很多描述湿气的词语等,而湿气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气候,也是中医理论中的六邪之一,
而中医讲人的疾病主要原因就为风、寒、暑、湿、燥、热六邪入体,而六邪之中,湿气为首,湿气重则阳衰,阳衰则病生。
湿气重,脸先知,有这4种表现,你都湿透了,坚持排湿,一身轻松1、头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头是阳气最容易聚集的地方,
所以当一个人湿邪入体时,最先侵袭的就是头部,像是像裹着一块布,
每天昏昏沉沉,或是莫名没有原因的出现头晕,四肢沉重,身体乏累等,都是湿气入体的表现。
2、皮肤
湿气中的人,油脂就会分泌比较旺盛,
所以是头发、鼻子、脸颊、额头等,尤其是我们说的面部的“三角区”,都会出现油光满面、甚至是有痘痘的出现,
并且有些人的胸前、后背也都长一些痘痘,或是皮肤出现湿疹等症状,归根结底都是湿气惹的祸。
3、舌苔
舌苔是中医面诊,最为重要的一项,我们可以通过舌苔反应人体的健康,
首先看颜色舌苔发白发黄,或是看着很厚实油腻,并且舌的外围有齿痕,我们称为“莲花舌”,
再者就是,每天刷牙的时候,都会出现呕心的表现。
4、口腔
湿气重的人,口腔总是很粘腻,并且有异味的出现,
同时伴有痰多的表现,不是因为感冒等原因导致的,这都是湿气侵袭的症状。
湿气重的其他的表现:
1、体型虚胖:甚至是下肢浮肿的表现,
2、便溏:大便不成型,便稀或是大便粘马桶,同时说明脾的功能减弱。
3、妇科:女性出现白带多、下腹下坠感、瘙痒等症状。
4、关节: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湿气重,脸先知,医生直言:你都湿透了,坚持做好这4件事排湿!
第一件事:饮食祛湿
1、常饮祛湿水
1、姜水
配料:姜、葱、蒜,在家熬制一碗热的姜水,
姜:驱寒,散湿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将湿气排除体外。
葱:葱不仅是调味料,在中医里,葱是入药的,湿气杀阳气,而葱补阳气。
蒜:蒜可以消炎止痛,缓解身体的疲劳,消除细菌的侵蚀。
2、蒲公英五方草茶
配料: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苡仁0.7g、蒲公英叶0.2g、马齿苋0.1g、芡实0.3g、山楂0.1g、玉米须0.1g、淡竹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蒲公英:能清利湿热,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
赤小豆:利湿消肿,水肿胀满,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薏苡仁:利水渗透祛湿,健脾止泻;多用于水肿,脾虚泄泻,
马齿苋:用于清热解毒,热毒血痢,痈肿疔疮,
芡实:素有“水中人参”、“水中桂圆”之美誉。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效。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
玉米须:始载于《滇南本草》有利尿消肿,去体内的湿热之气,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2、常喝祛湿粥
1、绿豆薏米粥
配料:绿豆和薏米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熬煮30分钟,即可食用。
绿豆:有解毒清热、消炎祛湿的作用。
薏米:是很好的健脾开胃,祛湿排湿的食物。
2、山药薏米芡实粥
配料:薏米芡实清水浸泡,煮约三十分钟,再加入山药煮20分钟即可。
山药:能补肾益精,并且补脾胃,湿气重和脾的运化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间接去湿气。
芡实:《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祛湿排寒的作用。
3、常食祛湿物
1、辣椒
我们都知道四川、湖南、重庆很喜欢吃辣椒,也是祖祖辈辈的习俗,也是一种文化,
主要就是这些地方比较潮湿,所以人的湿气重,而辣椒是很好的去除湿气的食物,
辣椒:含有辣椒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有帮助代谢、解毒、祛湿的作用。
2、冬瓜
冬瓜:清热利水,排湿祛湿,消肿止咳,同时增加体内毒素的排泄,针对小便淋痛,或是出血的症状,有改善作用,
平时可以做冬瓜鲫鱼,即美味,又可以达到祛湿的效果。
第二件事:运动祛湿
运动是最好的祛湿的方式,我们平时在家也可以做一些小动作,排出湿气。
1、拍腘窝
腘窝中有一穴位,叫委中穴,是人体膀胱经上最大的排湿的穴位,
功效:增加膀胱经的代谢,祛湿解毒,利尿消肿。
方法:手握屈拳,拍打5-10分钟即可。
2、抓腋窝
腋窝处有排湿穴位,极泉穴,同时腋下淋巴也是很好的排毒祛湿的地方,
功效:增加淋巴的代谢排毒,祛湿排湿,同时有效的排出心脏的毒素。
方法:先拍几下,然后抓揉即可,做5-10分钟.
3、拍肘窝
肘窝可以排出心肺的毒素,同时又祛湿祛毒的作用,
功效:排湿,排毒,有增加心肺功能的作用。
方法:力道适中,拍打肘窝,出现红紫都是正常的,坚持1周1次即可。
第三件事:中医祛湿
1、汗蒸
汗蒸也是中医中的泡浴,可以通过排汗的方式,将身体排出湿气,
也可以用药浴,用药将湿气排出,
但是心脑血管患者要主要注意,或是减少汗蒸。
2、拔罐
拔罐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方式,我们平时很多也拔罐,放松一下身体,
拔罐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等,
要去正规干净的地方,身体虚弱、贫血的人要注意。
3、艾灸
艾灸固定的穴位也可以达到祛湿的作用,
像:中脘穴、丰隆穴、关元穴等,都有祛湿,解毒,健脾开胃等作用。
注意穴位要找准确,所以去要专业的地方。
第四件事:日常祛湿
1、泡脚
常言道“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这句好的意思就是泡脚和食补有一样的效果,
脚是人体的第二颗心脏,也是穴位,经络最多的地方,泡脚有增加血液的流通,促进代谢和排毒,同时又助睡眠的作用。
我们可以用姜、艾叶等泡泡脚,驱寒,祛湿。
2、保暖
湿气是外邪,所以做好自己的保暖尤为的重要,
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穿的少,露肚子、露脚脖这都是湿气侵入的地方,
再就是平时洗头、洗澡是要注意,及时的擦干,吹干,
晚上睡觉时,避免风直接吹到人体,适当的关好门窗。
3、通风
湿热通风好坏与湿气的关系很大,
长时间的不通风,就容易导致湿气过重,
再就是地板和衣服,要保持干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