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肺癌诊断 > 肺癌治疗 > 从ldquo肺主皮毛rdquo论

从ldquo肺主皮毛rdquo论

发布时间:2022-6-17 18:09:44   点击数:

从“肺主皮毛”论治湿疹验案一则

初诊

患者周某,女,45岁,年4月6日初诊

主诉:湿疹反复发作1年余。

现病史:湿疹多发且反复发作,病变部位以颈部、双肘及胯部为主,自发病以来未系统治疗,现可见后颈部片状丘疹水疱,皮肤潮红,时有瘙痒,面有痤疮,口干不苦,全身怕热,大便正常,小便尚可,夜寐欠安,夜间2-3易醒,舌质略暗,苔白舌有点刺,脉沉弦。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诊断:慢性湿疹

处方:

银柴胡10g防风10g甘草15g乌梅15g

五味子10g杏仁10g白蔻仁15g薏苡仁25g

滑石15g竹叶15g厚朴25g通草15g

法半夏10g麦冬20g黄连10g黄柏10g

石菖蒲15g远志10g

七剂水煎服日三次

二诊

年4月14日二诊

上述症状略有缓解,舌质略暗,苔白,点刺较前减少,脉沉弦。

处方:上方加僵蚕10g蝉蜕15g

三诊

年5月25日三诊

症状明显好转,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继续上述中医汤剂口服。

四诊

年6月16日四诊

时有瘙痒,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上方加羌活5g,独活5g

五诊

 

年6月30日五诊

湿疹明显好转,偶有盗汗,夜寐欠安,2点醒后入睡困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

银柴胡10g防风10g乌梅15g五味子10g

杏仁10g白蔻仁15g薏苡仁25g山萸肉10g

黄芩15g生龙牡各20g酸枣仁10g石菖蒲15g

远志10g当归15g黄芪25g黄连10g甘草15g

六诊

年7月28日六诊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上方黄芪改为35g,加灵芝15g,蒲公英15g,薏苡仁改为40g,柏子仁15g

按语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质、发病季节、病程长短等因素,综合考虑此案辨证为以气阴两虚为主,兼有湿热蕴结皮肤之象。患者以“湿疹反复发作1年余”为主诉就诊,刻下症见口干不苦,全身怕热,舌质略暗,苔白舌有点刺,证属气阴两虚,后颈部可见片状丘疹水疱,皮肤潮红,时有瘙痒,面有痤疮,根据湿疹形成原因、外在表象认为本患应兼有湿热蕴于皮肤之证,《医宗金鉴·血风疮》指出“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与肺经……”,由此可见湿疹可由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皮肤所致。故底方应用过敏煎(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和三仁汤,以达益气养阴,散风祛湿、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患者面部有痤疮以及舌体前部有点刺,说明上焦有热、有湿,故加用黄连、黄柏以清上焦湿热。石菖蒲、远志为吾师常用醒神开窍、安神助眠的药对,二者合用,相济奏功,使气自顺则壅自开,气血和畅痰浊不复上逆,神志自可清明。湿热胶结,如油入面,难解难分,留念日久耗伤阴血、阴津,导致口干、全身怕热症状的出现,故予以麦冬滋养阴液,生津润肺。

二诊时患者症状好转,根据中医“效不更方”之说,继续应用前方,此时吾师加用僵蚕、蝉蜕两味中药,僵蚕、蝉蜕两药来自温病名方“升降散”,两者相伍,轻清化浊,功能祛风止痒疗皮肤之患,另外古人观察到蚕在生长过程中“三眠三起”,蝉昼鸣夜伏,很符合人的睡眠规律,故两者合用,取类比象可解失眠之难。

三诊时舌有点刺转变为舌苔薄白,提示郁热逐渐解除,症状逐步好转,因此继续应用上方巩固治疗。

四诊时诸症好转,剩余少许湿疹瘙痒之症,《外科大成》言:“风胜则痒”,风客肌肤,营卫不和,气血失调则为痒。《本草求真》记载:“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故加用羌活与独活,既能上下通行,祛风除湿,又能调和营卫,理气和血。

五诊时患者主要症状变成睡眠困难及盗汗,用归六黄汤为底方化裁加减,同时辅以生龙骨、生牡蛎益阴敛阳、摄纳心神,酸枣仁敛汗生津,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调和阴阳。

六诊时患者症状基本向愈,湿疹明显好转,为一鼓作气祛邪外出,将黄芪剂量调整为35g,取其补气固表、托毒外出之效,为巩固与加强治疗效果,加清热除湿之薏苡仁,清热解毒散结之蒲公英,益气安神之灵芝,养心安神之柏子仁,以共奏全方益气养阴、清热除湿、养心安神之功。

体悟:本病在临床症状上多呈现出阴虚之象,但在临床判读证候时更要追本溯源,寻根究底,用“一元论”来解释患者为何会患此病,为何会出现苔白,为何会是脉沉,这时结合患者体质、患者时节,病程长短可认为患者应存在气虚的基础,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患者大体变现为虚证,为何用清利湿热的三仁汤,以方测证,审证求因,以湿疹病的发病机制为思考的出发点,湿疹之病,气阴两虚为发病之本,气虚而滞,津液输布障碍,从而导致水湿痰浊蓄积停滞,日久郁热化热形成湿热,湿热蕴结于皮肤则表现为红、肿、热,与本患出现的皮肤潮红、丘疹、水疱正相契合,故此患应属气阴两虚为主,兼湿热蕴结之证,中医有句俗话叫:“内不治喘,外不治癣”,这正说明了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系统疾病虽然算不上凶险,但是由于病情缠绵难愈,非常考验中医的治疗水平,吾师以“肺主皮毛”为切入点,勤求古训,博采诸家,参以个人体会,在治疗皮肤病方面颇具独家特色,三仁汤出自吴瑭《温病条辨》,全方具有宣上、畅中、渗下之功。宣上正是取肺合皮毛,肺气不宣治从宣畅肺气之意,正如徐大椿在《临证指南医案》曾言:“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和膀胱,此为良法”。故使用清利湿热的三仁汤为底方治疗此病。

吾师在用药上注重阴阳调和,升降相因。过敏煎为临床常用治疗荨麻疹、湿疹之方,方中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四位药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在治疗夜寐不佳时吾师擅用安神定志的生龙骨、生牡蛎,此二药也为一阴一阳,相须为用,为阴阳并调之常用药对。在解皮肤之痒时应用羌活与独活配伍,上下通行,调气和血,祛风除湿。

“学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古”是我们在临床中应该把握的重点思想,临床症状往往不如教材上的单一,而是杂糅组配,这就要求我们应汲取医圣经方之精髓谨守病机,审证求因,知犯何逆,虽证治之。

编辑:杨灿校审:杨灿总校审:王佳然

吕门优选

打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scprinting.com/fazl/814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