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愈结节性红斑一例
王某,女,32岁。
初诊∶年9月27日。
主诉及病史∶双小腿反复出现暗红色结节年余。经他院检查诊断为"结节性红斑"。近1周来结节红斑再度出现,有轻度疼痛,并伴有形寒低热(体温37.8℃),全身关节酸痛,小溲色黄。诊查;双侧小腿伸侧散在性结节,黄豆至蚕豆大小不等,触之质硬而痛,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局部皮色暗红。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
辨证∶风湿外侵,营热内蕴,痰瘀互结。
治法∶祛风湿,清营热为主,辅以化痰消瘀。
处方∶麻黄5g连翘15g赤小豆15g荆芥6g苍术10g川牛膝10g黄柏10g生薏仁15g紫草10g赤芍10g制胆南星10g虎杖30g生甘草3g
二诊∶10月4日。上方连进7剂后,小腿处红斑消退,结节缩小,寒热等症亦除。外邪已解,小溲仍黄,湿热留连,痰瘀未化,治疗加强化痰祛瘀。
处方∶麻黄10g连翘15g赤小豆15g苍术10g川牛膝10g黄柏10g生苡仁15g紫草10g赤芍10g制胆南星10g当归10g昆布10g生甘草3g
上方续服14剂,小腿部红斑、结节均消退,小溲色清,精神爽慧,各恙均除。随访年余,结节红斑未起。
结节性红斑是生于两小腿伸侧红色的或紫红色的结节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女性。病初常伴有畏寒、发热、咽痛、骨关节酸痛等症。汪老认为本病主要系风湿热毒外侵,营热内蕴,痰瘀互凝肤下所致。治疗时每喜用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该方药既能宣散表邪,又能泄热渗湿,颇合本病病机,临床运用每获效机。临证时,常合入四妙丸以增强清泄湿热之功。结节鲜红者,可增入紫草、赤芍、生地黄等凉血之味;结节久久不消者,还可配入昆布、海藻、白芥子等软坚化痰之品。
四、辨证论治治疗阴阳毒二例
例一王某,女,47岁。
初诊∶年4月6日。
主诉及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2年,全身浮肿二个月。近日又见小便困难,经皮质激素、利尿剂治疗收效不著而入院。刻诊∶一身悉肿,下肢尤甚;腹大如瓮,胀满不适;颜面黧黑,神疲乏力;小便困难,点滴而下,日量ml。
诊查∶面颧部有蝶形褐色斑,右鼻腔、口腔及下唇可见散在性溃疡;腹部膨隆,腹围cm,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两下肢高度浮肿。舌质偏红,苔薄腻微黄,脉细滑而数。查血色素69.5g/L,尿蛋白(++),脓细胞(++),尿素氮22.3mmol/L,肌酐.0μmol/L。
辨证∶肾气亏虚,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滋肾通关,清利湿热,急则治标。
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猪苓、茯苓各10g白术10g泽泻10g防己10g肉桂1.5g石菖蒲5g小茴香3g桃仁10g车前草15g葫芦壳15g
二诊∶4月12日。小便日渐通利,日量ml,腹部松软,腹围82cm。四肢浮肿亦显著减轻,惟呕吐频繁,饮食不下。此乃尿毒上犯,胃失和降。治疗转从降逆和胃为主。
处方∶制半夏10g黄连3g黄芩10g干姜3g党参10g代赭石15g(先煎)茯苓12g泽泻10g苡仁15g苏梗6g石斛10g
三诊∶4月23日。呕吐已止,但饮食量仍少,肠鸣漉漉,大便稀溏,下肢轻度浮肿,脉象细缓。脾虚之象显露。治拟健脾利水,仿春泽汤化裁。
处方∶党参12g苍白术各10g泽泻10g赤猪苓各10g炒苡仁15g山药12g肉豆蔻3g炙鸡内金6g乌梅炭5g炮姜炭3g车前草10g白芍10g
四诊∶6月8日。浮肿全退,呕吐未作,大便正常,腹部移动性浊音(—),蛋白尿(+),尿素氮8.9mmol/L,肌酐.8μmol/L。病情显著好转,治疗转从养肝益肾、益气健脾以图本。
处方∶首乌12g熟地黄12g山药12g党参10g白术10g炙黄芪12g茯苓12g枸杞子10g补骨脂10g防己10g泽泻12g泽兰15g
出院后继续服上方,药进百余剂,诸证消失,蛋白尿阴性,肾功能正常,已恢复上班。
例二王某,女,36岁。
初诊∶年2月9日。
主诉及病史∶身热,面部红斑5年,肢体浮肿年余。他院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疫,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稳定。今年1月病情又复加重,高热不退,咳嗽气急,咯痰稠黄偶或夹血,胸胁隐痛,腹胀肢肿。
诊查∶体温39.6℃,面部红斑呈蝶状,手背可见褐色沉着斑,两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及湿啰音,腹膨大,肝肋下3cm,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两下肢轻度浮肿。查白细胞总数10.4×/L,中性粒细胞0.85;尿蛋白(++),颗粒管型(+);血沉50mm/1h。胸片示狼疮肺合并感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风热毒邪侵淫于肺,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宣肺为先。
处方∶炙麻黄5g杏仁泥10g生石膏30g(先煎)生地黄15g赤芍15g金银花15g生苡仁12g连翘15g连皮苓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海蛤粉15g鲜芦根30g黄芩10g雷公藤10g
二诊∶2月16日。身热已退,面部红赤减轻,咯痰减少;而纳差神疲、腹胀肢肿依然。查体两肺啰音消失。治疗转从健脾益气为先。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连皮苓10g淮山药15g大腹皮15g桑白皮15g黄芩10g杏仁泥10g冬瓜子15g苡仁15g旋覆花6g(包煎)赤芍10g雷公藤10g
三诊∶3月19日。咳嗽、咯痰消失,腹胀肢肿渐退,腹部移动性浊音消失;惟头昏较著,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血压/mmHg。转从养肝健脾着手。
处方∶生地黄15g首乌12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大麦冬10g白蒺藜10g太子参12g淮山药12g茯苓12g苡仁12g冬瓜子12g炙甘草3g
四诊∶4月26日。上方略增损调治月余,头昏等症消失,血压/90mmHg;血沉29mm/h.病情稳定,出院继续巩固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往往是多脏器损害,临床表现比较繁杂,可隶属中医学"阴阳毒"、"痹证"、"虚劳"等范畴。因其病机变化多端,临证必须随证变法。例一以肾脏损害为主,初则尿闭不通,急投滋肾通关之药,通利小便;继则尿毒上冲犯胃,改投半夏泻心汤以降递和胃;再则转用春泽汤健脾利湿,最终以养肝益肾、补气健脾而收功。例二患者病初主要是风热毒邪侵淫于肺,治疗先从清肺凉营着手,急则治其标;继则健脾益气以除水湿,最后以养肝运脾以固其本。根据标本虚实的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施治,前后两月余即取得满意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