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肺癌诊断 > 肺癌治疗 > 冲刺中医内科学考点篇四

冲刺中医内科学考点篇四

发布时间:2018-7-30 22:17:28   点击数:

今天是中内补充要点归纳下半部分,包括重点病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和鉴别诊断等,这也是中内冲刺篇的最后一发啦,青橘见证了大家的坚持,虽然不考研,但小编也很激动啦,预祝宝宝们取得让那个自己惊喜的成绩。

中医内科学补充要点归纳总结(下)

15水肿

A定义

水肿在西医学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包括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功能性水肿、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等。

B鉴别

1.水肿与鼓胀

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2.水肿阳水和阴水

水肿可分为阳水与阴水。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金匮要略》之风水、皮水多属此类。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金匮要略》之正水,石水多属此类。

C辨证要点

水肿病证首先须辨阳水、阴水,区分其病理属性。阳水属实,由风、湿、热、毒诸邪导致水气的潴留;阴水多属本虚标实,因脾肾虚弱,而致气不化水,久则可见瘀阻水停。其次应辨病变之脏腑,在肺,脾,肾,心之差异。最后,对于虚实夹杂,多脏共病者,应仔细辨清本虚标实之主次。

16癃闭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17血证

历史沿革

早在《内经》即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关篇章对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病证作了记载,并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证的预后有所论述。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将数种血证与有关病证列为一个篇章,并最早记载了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沿用至今。

《诸病源候沦·血病诸候》将血证称为血病,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备急干金要方》收载了一些较好的治疗血证的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的犀角地黄汤即首载于该书。

《济生方·失血沦治》认为失血可由多种原因导致,“所致之由,因大虚损,或饮酒过度,或强食过饱,或饮啖辛热,或忧思恚怒”,而对血证的病机,则强调因于热者多。

《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亦认为失血主要由热盛所致。

《医学正传·血证》率先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并以“血证”之名概之。自此之后,血证之名即为许多医家所采用。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

《血证沦》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治疗原则

治疗血证,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景岳全书·血证》说:“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概而言之,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1.治火

火热熏灼,损伤脉络,是血证最常见的病机,应根据证候虚实的不同,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并应结合受病脏腑的不同,分别选用适当的方药。

2.治气

气为血帅,气能统血,血与气休戚相关。

3.治血

要达到治血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根据各种证候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其中包括适当地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祛瘀止血的方药。

18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1.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2.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干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4.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19消渴

定义: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病因:消渴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消渴。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病机: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三脏之中,虽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

辨证要点:

1.辨病位

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根据其程度的轻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通常对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中医内科学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辨标本

本病以阴虚为宅,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的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

3.辨本症与并发症

多饮,多食、多尿和乏力、消瘦为消渴病本症的基本临床表现,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特点。本症与并发症的关系,一般以本症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症,随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发症。但亦有少数患者与此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三多”及消瘦的本症不明显,常因痈疽、眼疾、心脑病证等为线索,最后确诊为本病。

证治分类:

(一)上消

肺热津伤证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证机概要:肺脏燥热,津液失布。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本方清热降火,生津止渴,适用于消渴肺热津伤之证。

常用药: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生津清热,养阴增液;黄连、黄芩、知母清热降火。

(二)中消

1.胃热炽盛证: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证机概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本方清胃滋阴,适用于消渴胃热阴虚,多食易饥,口渴等症。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黄连,栀子清胃泻火;玄参、生地黄,麦冬滋肺胃之阴;川牛膝活血化瘀,引热下行。

2.气阴亏虚证

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证机概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本方益气健脾生津,适用于消渴之津气亏虚者,《医宗金鉴》等书将本方列为治消渴的常用方之一。并可合生脉散益气生津止渴。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益气健脾;木香,藿香醒脾行气散津;葛根升清生津;天冬,麦冬养阴生津。

(三)下消

1.肾阴亏虚证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亏虚,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本方滋养肾阴,适用于消渴肾阴亏虚之证: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固肾益精;怀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茯苓健脾渗湿;泽泻,丹皮清泄火热。

2.阴阳两虚证

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

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

冶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并用附子、肉桂以温补肾阳。主治阴阳两虚,尿频量多,腰酸腿软,形寒,面色黧黑等症。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固肾益精;怀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茯苓健脾渗湿;附子、肉桂温肾助阳。

20.痹症

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

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2.内因

(1)劳逸不当

(2)久病体虚

治疗原则

痹证以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血为基本病机,其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的偏盛,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

痹证的治疗,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寒宜结合温阳补火,即所谓“阳气并则阴凝散”;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即所谓“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久痹正虚者,应重视扶正,补肝肾,益气血是常用之法。

编辑排版:当归不归

带你穿越

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

最后冲刺重点回顾(修改版)+真题操练

中基

冲刺: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篇(一)

冲刺: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篇(二)

冲刺: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篇(三)

中诊

冲刺:中医诊断学考点篇(一)

冲刺:中医诊断学考点篇(二)

冲刺:中医诊断学考点篇三

中药

冲刺:中药学考点篇(一)

冲刺:中药学考点—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

中药学真题串讲:药物的特殊用法

冲刺:中药特殊用法总结—直接送你3分,请拿走~

方剂

冲刺:方剂学真题串讲篇(方剂串中内)

冲刺:方剂学考点—药物在不同方中的作用

冲刺:方剂配伍特点重点总结(一)

冲刺:方剂配伍特点重点总结(二)

中内

冲刺:中医内科学考点篇(二)

冲刺:中医内科学考点篇(二)冲刺:中医内科学考点篇(三)

.真题串讲

冲刺:中医内科学真题串讲篇

.71真题串讲

针灸

冲刺:针灸学考点篇(一)

冲刺:针灸学考点篇(二)

冲刺:针灸学考点篇(三)

冲刺:针灸学真题串讲

知识点回顾篇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条文高频考点汇总

《针灸学》高频考点归纳及记忆方法

《中药学》高频考点归纳及横向总结

《中医内科学》疾病辩证归纳及补充高频要点

《中医诊断学》辩证歌诀及考点汇总

《方剂学》高频考点归纳(一)

《方剂学》高频考点归纳(二)

看了这个,英语大小作文那都不是儿!

那些不容错过的英语作文模板

方剂学干货:类方比较

中药学归纳:药物在方中的作用

复习备考篇

最后冲刺阶段,我们该如何应对焦虑?

一些小技巧,让你在考研路上坚持下去

考研中医综合复习备考三部曲

考研

我只是故意选了一条难走的路

考研冲刺阶段政治复习时间如何安排?

温情夜读篇

温情夜读:只有真正努力过的人,才明白这件事

温情夜读:你所羡慕的一切,都是有备而来

温情夜读:你只是假装很努力

温情夜读:你不甘堕落,却又不思进取

温情夜读:你要慢慢学会适应一个人

温情夜读:与别人存在的差距,才是你成长的动力

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中综知要,知你所要青橘君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scprinting.com/fazl/263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