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杨衿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肿瘤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肿瘤中心肺一科主任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曾留学丹麦和美国,主要研修临床肿瘤学早期临床试验
主攻肺癌MDT与精准治疗
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国家科技部慢病重大项目子课题
研究方向:双驱动基因肺癌、肺癌c-Met分子信号转导通路、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原发与继发耐药、I.O.治疗的精准化
近几年来以第一/通信作者在the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AnnalsofOncology和ClinicalCancer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篇,最高IF:21.
以共同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次、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2次
年度“广东好医生”
年度“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医院杨衿记教授专访
III期肺癌异质性大,应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
III期肺癌约占肺癌整体的1/4~1/3左右,异质性大,临床应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可手术或潜在可手术的III期肺癌,推荐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不于可手术的III期肺癌,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此类患者行同步化放疗,其生存结果显著优于单纯放疗或序贯化放疗,但国内有约50%以上的III期肺癌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同步化放疗,可以采取序贯化疗—根治性放疗的模式。还有5%~7%的III期肺癌患者,不可手术也不适合同步或序贯化放疗,可参照晚期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内科治疗。
PACIFIC研究改变了III期不可手术肺癌的临床实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既往Ⅲ期不可手术肺癌的治疗,同步或序贯化放疗是经典的治疗模式,但患者生存获益有限。PACIFIC研究已公布的数据提示,在既往标准的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PD-L1巩固治疗组的PFS较安慰剂组整整延长了3倍(中位PFS17.2个月vs5.6个月,HR=0.52,P<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改变了Ⅲ期不可手术肺癌的临床实践。未来有两个方向,一是把免疫治疗是放到放化疗之前进行或者去化疗,二是对于早期可手术的肺癌患者行术后辅助或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希望这些临床试验将来进一步推动肺癌的精准治疗。
医院率先成立III期肺癌中心,意义重大
III期肺癌中心的成立意义在于:第一,从国家层面来讲,III期肺癌中心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化Ⅲ期肺癌的诊疗;第二,肺癌诊疗团队的建设队需要III期肺癌中心的示范作用;第三,从个人的层面出发,有利于医生更合理规范地应对III期肺癌。
theend~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