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肺癌诊断 > 肺癌预防 > 黄疽的中医治疗学习肝病大家关幼波老先生黄

黄疽的中医治疗学习肝病大家关幼波老先生黄

发布时间:2020-10-9 8:48:19   点击数:

关幼波老先生,自幼跟其父关月波学习中医,青年时在北京几个药铺出诊时,学习施今墨、孔伯华、萧龙友等名家的脉案,将接触到的前辈级同行当成老师,虚心学习,医院,开展肝病的临床治疗数十年,基于临床疗效的治疗经验升华的理论治则可以很好地指导肝病的临床治疗。

今天学习他治疗黄疸的经验,辩证上分湿热偏重及三焦偏盛,治疗上强调扶正祛邪贯始终,以及总结的治黄三法: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须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化痰,痰化黄易散。

黄疽证的辨证施治

黄疸,是中医学中一个独立病证,现代医学视其为疾病的体征之一,但二者都是指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一类的疾患。

仲景《金匮要略》列有五疸,《诸病源候论》区分为二十八候,《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总之,宋代以前的方书将本病分类过于繁杂,不易掌握,直到元、明以后,分为阴黄、阳黄两大类,比较切合实际,便于临床掌握。

余临证五十余年,对黄疸潜心研讨,积有少许心得,今应《中医药研究杂志》之约,略陈经验,概分二节,一为疸证的辨证要点,二为疸证的施治要点,简叙如次,供考参。

一、黄疸证的辨证要点

阳黄:本证湿多于热,热则生黄,湿得热益深,热得湿愈炽,临床辨此,首先宜分辨湿热之孰轻孰重。概分三型。

(一)湿重于热,脾胃症状明显,恶心呕吐,腹胀便溏,其舌苔白而厚腻,脉见滑缓,法宜利湿为主,辅以清热。

(二)热重于湿,多见发热,口干,心烦,苔黄腻,脉弦滑或数,法宜清热为主,佐以利湿。

(三)湿热并重,常见黄疸重,尿黄赤,纳少倦怠,苔黄腻而脉滑数,法宜兼顾。

其次,要辨湿热之部位。上中下三焦,孰轻孰重,部位明了以后,方可决定祛除湿热之途径。不过,湿热交结,先犯中州,势必枢机不利,上下不通,故阳黄一证,中州受困,常是主要表现。

(一)湿热偏于中上焦,症见头晕、头痛、心烦懊侬、呕吐频作。偏于热者头痛较甚,渴而思冷饮,身发热;偏于湿者头目昏眩,身重嗜卧,口干不欲饮。治宜理脾和中,芳香化浊而热湿各有侧重。

(二)湿热偏于中下焦,蕴结膀胱者,多见小便黄赤而频急或疼;蕴结大肠者多见粘滞或里急后重,治宜清利湿热,尤多利尿,所谓“治黄不利水,非其治也”,通利二便,为其大法。

(三)湿热弥漫三焦,本型不仅上、中、下三焦证候俱见,且病情严重,甚或湿热蒙闭心包,治宜清热利湿,佐以凉血解毒,清宫开窍。

阴黄:黄疸一证,阳黄居多,而阴黄居少,阳黄为常,而阴黄为变。两证皆本于湿,若湿从热化,湿热互结则发为阳黄;若从寒化,寒湿凝滞则发为阴黄。

阴黄暗晦无泽,四肢不温,苔多薄白而滑,舌质暗淡,脉沉或缓。

阳黄阴黄,辨则易辨,治宜注意寒热之别,还宜留心化湿、利湿,宜异中求同,总应临证细辨。

二、黄疸证的施治要点

(一)扶正祛邪贯始终

黄疸证发病的主要机理是内外合邪,正邪交争,致使病症增重,故邪之进退,直接影响黄疸的发展及机体的康复。治疸之则,当知邪正,当权轻重,余临证有年,于此体会尤深,认为祛邪与扶正,其关系处理的得当与否,常是治疗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正盛邪实阶段应以祛邪为重点,综合诸法,不但可以迅速退黄,而且可以避免正气损伤,此法在阳黄证治中,运用广泛。

正虚邪衰阶段,此时的正虚,一是素体虚弱,一是因病致虚,还有的是因过用通下、破利之剂而致。治宜扶正祛邪,令其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其病易平,往往在阴黄证运用。

邪实正虚阶段,内侵之邪过盛,往往病情较重,如单用补虚,往往闭门留寇,反之纯用祛邪,必更伤正。“勿虚虚,勿实实”古来明训,故正气已虚,邪气虽盛,亦不可攻,盖恐邪未去而正先脱,则措手无及。宜以攻补兼施之法,圆机活法,不可拘泥。

(二)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黄疸之湿热,必蕴血分。病在百脉,故宜治血。余临证体会到,若加活血药,不但可以加快黄疸的消退,有利于肝脾肿大的软缩,还可以帮助肝功能的恢复和有效缓解肝区疼痛。其疸已胶凝入血,若不加活血之品,犹如隔靴搔痒,无济于事。常用赤芍、丹参、红花、坤草、藕节,多用泽兰。或凉血活血,或养血活血,或通经活血,或诸法配合,相得益彰。

(三)治黄须解毒,毒解黄易除

尤其是湿热久羁或兼感疫毒患者,解毒之法,所在必需。运用本法,黄疸确宜消退。常用六法:清热解毒法、化湿解毒法、凉血解毒法、通下解毒法、利湿解毒法、酸敛解毒法。

(四)治黄要化痰,痰化黄易散

湿热生痰,痰瘀胆,便使肝之血脉流通受阻。出现黄疽增重,化痰散结,便可消除凝滞之湿热,痰滞得通,则痰热得清,黄疸易消。多与行气、消食、活血、清热、燥湿诸法配合。盖脾为生痰之源,治痰治脾,实为图本之法,不可忽视。

常用方药介绍

阳黄:茵陈、藿香、杏仁、橘红、赤芍、泽兰、草豆蔻、草河车、川黄连、酒黄芩、六一散、车前草。

阴黄:茵陈、桂枝、茯苓、生芪、党参、干姜、泽兰、苍白术、泽泻、香附、当归、炮附子、车前子、赤白芍。

注意:临证犹临场,医者须多权衡,当损则损,当益则益,处方遣药,最贵通变,万勿执滞,总宜随证化裁。

另外,黄疸证的治疗,一定要注意恢复期的巩固治疗。一以清湿热复生之根源,一以养正壮机体抵抗能力。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虽然化验指标基本正常,但中医四诊仍有异常者,不宜过早停药,仍宜坚持治疗,缓病缓图,自登寿域。

今天没有划重点哈。

文章内容摘自《关幼波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医院。编辑/校对/小丸子她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推荐阅读:

再谈脱发——头发油腻屑飞扬,赵炳南老先生内服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

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疾病的专方——学习杜雨茂老前辈猪苓汤治疗肾脏疾病的经验

风湿热痹的经方治疗——学习潘文奎老前辈越婢加术汤治疗风湿热之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scprinting.com/fayf/557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