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之——肺癌脑转移(共识与进展)
肺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死于是脑转移。有报道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高达30%~50%。亦有文献报道小细胞肺癌初诊时脑转移的发生率为%。
全脑放疗
放射治疗总的缓解率为88%。全脑放疗现已成为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尤其适合于多发性脑转移瘤及年龄大、全身情况差的患者。全脑放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中位生存期3~6个月。
立体定向放疗(伽玛刀)
伽玛刀既能很好的保护肿瘤周边正常脑组织,又可给予病灶大剂量照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增益系数,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在脑转移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它仅限于直径小于75px的病灶,所以它还不能完全代替全脑放疗。
预防性全脑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的毒副反应:放射性脑病,所以全脑预防性照射的必要性一致存在着争议。全脑预防放疗降低脑转移发生率,但不提高5年生存率,全脑预防性放疗只用于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达完全缓解者。
手术治疗
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或者经过放射治疗再次复发的病人,以及再次放疗并没有延长生存期或改善神经症状,手术治疗可迅速解除肿瘤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颅内高压,不仅能改善症状与神经机能状态,还能明确肿瘤病理类型,有利于后续治疗。
手术适应症:
(1)脑转移瘤为单发或相邻两个孤立性病灶。
(2)病灶部位较表浅,位于非重要功能区。
(3)原发肺癌病灶已切除而无复发征象。
(4)无肝肾功能损害。
(5)一般情况良好,无全身广泛转移。
位于重要功能区及位置较深的转移瘤目前不主张切除,转移瘤的数目超过多少就不再适合手术切除等还没有明确的标准。
外科手术治疗单发脑转移瘤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外科切除加全脑放疗者较单纯全脑放疗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中位生存期可达16~19个月。
化学治疗
1.全脑放射治疗20~30Gy、甘露醇等的应用都使血脑屏障进一步开放;
2.转移瘤本身造成了血脑屏障的破坏,许多化疗药物可以进入脑组织内。
顺铂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常用方案。
新进展/新热点
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治疗脑转移疗效显好,替莫唑胺(TMZ)可透过血脑屏障,其在脑胶质瘤中的疗效已获证实,在肺癌等实体瘤脑转移中的疗效亦初显端倪。一项意大利的Ⅱ期研究评价了TMZ单药标准治疗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挽救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脑转移灶客观缓解率(ORR)为10%,总体的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3.6个月和6个月,其中获得客观缓解的患者TTP和OS分别达到了11~19个月和14~24个月。结论:TMZ作为NSCLC脑转移二线以上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值得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培美曲塞
培美曲塞治疗脑转移的潜能值得进一步探讨:晚期非鳞NSCLC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症状性脑转移。基于培美曲塞在非鳞NSCLC的治疗优势,近期对两项随机大型临床研究(JMDB,JMEI)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评估脑转移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培美曲塞可降低非鳞癌晚期NSCLC患者症状性脑转移的发生率(3.0%vs.7.3%,Plt;0.),虽然是回顾性研究,只能对症状性脑转移进行分析,但仍反映出培美曲塞可有效抑制非鳞癌晚期NSCLC患者脑转移的发生。
EGFR-TKI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易瑞沙,特罗凯,埃克替尼等)治疗前景较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已经明确,因其分子量小,易透过血脑屏障,有望成为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药物。厄洛替尼优于吉非替尼,加大剂量效果更佳。
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外,其他如靶向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周期通路和细胞凋亡途径的药物亦正在临床前或早期临床研究中。
我中心(医院脑瘤科)的研究动态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大剂量培美曲塞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全脑放疗后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体会:有效;进展后改用厄洛替尼:仍有效。
本期编辑:陶荣杰朱玉方徐军周士振王勇孟祥继栾金利孙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