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高居我国患者恶性肿瘤之首位。肺腺癌患者因其肿瘤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疾病进展快,且化学治疗有效率低等特点,总体预后不佳。年,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国非小细胞肺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这些PD-1抑制剂的加入,为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打开了一扇大门。
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徐崇锐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一则经手术切除后进展的PD-L1阴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后达持续PR的经典病例,并邀请了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汪斌超教授对该病例进行了精彩点评。分享如下。
病例部分
病例介绍专家
基本病史:
患者男性,69岁。年9月因“咳嗽,胸闷”前来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自身免疫疾病、传染病等病史,否认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史。否认吸烟史。辅助检查:
穿刺活检:①支气管镜活检(-10-17):分化差的癌,符合肺腺癌;②基因检测: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未见突变;ALK基因融合和ROS-1基因融合:阴性。影像学检查:胸部CT(-09):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右下肺背段支气管狭窄,周围软组织肿块,考虑肺恶性肿瘤并周围阻塞性炎症,未除癌性淋巴管炎。诊断:
右上肺中央型肺腺癌(cT3N2M0IIIB期)、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史:
一线治疗:
患者分别于年10月23日、年11月15日行“多西他赛+卡铂”治疗2周期,具体剂量不详,治疗期间出现的副作用为2度脱发、1度食欲下降。年12月8日复查PET/CT提示“右肺门处见一软组织块,边缘毛糙,大小约3.3*4.5cm,SUVmax7.9,与年10月18日PET/CT对比,原右肺门软组织肿块较前缩小,代谢减低;原区域淋巴结较前缩小,代谢减低”,考虑治疗有效,疗效判定为PR。手术治疗:
年12月12日行“右全肺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浸润性腺癌”,术后诊断:右肺腺癌pT3N1M0IIIA期,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及其他治疗,定期复查。年7月16日,患者因触及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遂行PET/CT检查,提示“与年12月8日PET/CT比较,原右肺门软组织肿块已切除,右侧胸腔积液;双侧锁骨上、下区、纵隔多发新增转移性淋巴结”,考虑病情进展。免疫治疗:
年7月25日,患者肺通气功能检查示“FEV11.35”;NGS提示组织KRAS突变10.03%,TMB:31.0/Mb;血KRAS23.18%,TMB:32.5/Mb;PD-L1检测为阴性。患者经手术治疗7月后出现病情进展,与患者及家属商议后,拟行免疫治疗。年8月29日起,予纳武利尤单抗行免疫治疗,具体剂量:纳武利尤单抗3mg/kgQ2w治疗至今;治疗期间出现的副作用为1度恶心呕吐、1度皮肤瘙痒、1度皮疹。疗效判定为PR。图为患者-08-29、-05-06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前后CT变化对比病例小结:
患者年9月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等诊断为“右上肺中央型肺腺癌(cT3N2M0IIIB期)、阻塞性肺疾病”,一线予多西他赛+卡铂方案治疗2周期后,行“右肺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治疗7月后出现病情进展,予纳武利尤单抗行免疫治疗至今,最佳判效为PR,PFS目前尚未达到。病例点评
病例点评专家
点评要点
1.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在晚期肺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无论患者PD-L1的表达状态如何,均可达到生存获益。
3.该病例中,患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耐受性佳,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4.免疫治疗时代,全程规范治疗管理是关键。
总结
欧狄沃为中国上市的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当前,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在晚期肺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该病例中,患者经一线化疗、手术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予纳武利尤单抗行免疫治疗至今,判效为持续PR,PFS尚未达到,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在免疫治疗中显著获益。该患者PD-L1检测为阴性,但仍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中达到了持续PR,再一次验证了无论患者PD-L1表达状态如何,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均可为EGFR和ALK阴性的NSCLC患者带来长生存的机会。该患者从前序诊疗到后续随访与数据追踪,都严格按照了免疫门诊SOP流程进行,在我院免疫门诊模式下得到了更加规范、更加全面的诊疗管理,在疗效获益与不良反应管理方面均有显著获益。这也提示我们,在免疫治疗时代,全程规范治疗管理是关键。OPD-DG---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