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站在系统外部看经方到底是什么?我们引进一些观念,从新的视角看《伤寒论》,用新的理论来阐述,是因为既往的理论不足以完整解释《伤寒论》,也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仅仅靠经验的东西,它的维度就很低。如果形成一个体系,它就变成开放的了,所有的疾病都可以从这个体系研究,这就是我们研究《伤寒论》历史性的进步所在。这样研究的不仅仅我一个,与其他临床家点对点的研究相区别,我们是找一个总的框架,把六经所有的方子灵活运用,并能解释六经的所有疑难问题,这就是我们的长项所在。另外,在这个总框架下,我们还能解释为什么一个研究外感病的专书的方子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在慢性疾病、内伤疾病的问题。说穿了,我们人得的就两种病:一个是炎症、一个是癌症,除了癌症就是炎症。《伤寒论》是研究炎症的一个综述,《金匮要略》也是研究炎症发生的具体疾病。《杂病论》前几篇研究的是散发的流行病,除《霍乱篇》有独特的发病规律,《痉湿暍病篇》里也是散发的流行病。痉病是个脑炎,湿病是风湿热,我们现在有了抗生素,风湿热很少见了,过去的风湿热很常见,因为没有抗生素,一旦风湿热发作,每次都有链球菌的感染。中医看待其发病病机一定有湿邪在里面,不管寒化还是热化。暍是中暑,日射病。是一个流行病,张仲景并不懂暍,因为他没有微生物的概念,他认为中暑和伤寒是一回事,没有区别。《百合狐惑阴阳毒》一直到《血痹虚劳篇》都是少见的流性病,和过去对《金匮》的研究完全不同,黄疸病研究的急性黄疸的演变过程,急性甲型肝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病。炎症就是红肿热痛,炎性、渗出、增生、坏死,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炎症的过程。我们把炎性反应的规律认识清楚了,出现哪个表现,把这个表现放到规律里面来研究,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就用不着去研究微生物了。比如湿家,每次发病是以六经疾病,但总有一个不变的湿气在里面,这就是他的特殊性。睡眠、焦虑、抑郁、心血管都有炎症,冠状动脉硬化就是个炎症,就算是先天性疾病,也会随着你的成长,你的身体内部也会发生炎性变化。先天的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血流的动力学,就会产生炎性变化,反过来加重瓣膜的病变,瓣膜长时间关闭不全,有自身的炎性反应,还有介索的纤维化,这也是炎性病变。妇人怀孕也是一个炎性反应。孕妇自身极大地包容胎儿,对胎儿要进行一个排异反应。妇科杂病更是炎性反应。所有的流性病更是炎性反应。再比如这次的新冠,仝小林院士认为是寒湿疫,即使是热化了本质也是寒湿,只是部分热化,不是完全热化。所以,《伤寒论》是对炎性疾病的高度总结,它不光是研究外感热病的,还是研究炎症的专书,这就是《伤寒论》了不起的地方。那既然是研究炎症的,怎么治疗癌症呢?因为所有的癌症都是在炎性反应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癌症的代谢产物,也是让机体产生一个炎性反应,使得机体的免疫下降或丧失,也使得正常细胞的机能下降,造成衰竭,死亡。
所以说,为什么《伤寒论》好呢?
这就是它的根本所在,深刻认知人类的疾病,它带我们深刻研究人类疾病的本真,大部分是炎症反应——
阿兹海默症就是个炎性反应,脑细胞之间沉积了很多淀粉样的蛋白,淀粉样的蛋白就是炎性产物;
风湿免疫疾病更不用说了,一说免疫反应就是炎症。
所有的疾病本来都是炎症,如果炎症没有治好,炎症的终极反应就是坏死或者变异,成为癌症。癌症是在炎症反应基础上的特异性变化,这样我们认识所有疾病也就体系化了。
《伤寒杂病论》给人类所有疾病给出了体系化、系统化、有效化的方案,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scprinting.com/jbzd/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