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肺癌诊断 > 鉴别诊断 > 痹证风湿性关节炎

痹证风湿性关节炎

发布时间:2022-4-18 10:58:16   点击数:

“痹”是闭塞不通之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伤寒论》进一步描述了本病的症状:“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说明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得畅行,引起关节、肌肉、肢体等部位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症状时,即为痹证。

本证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神经痛等多种疾病在内。

针灸治疗痹证,源远流长。《素问·痹论》亦已提出“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以针治之奈何?”历代针灸专著更有专篇,记录了许多丰富资料。近代,针灸治疗痹证的方法更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

1.劳汗当风,汗出入浴,居处潮湿,或涉水冒寒,气候变化急剧等,风、寒、湿三气合并袭入,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此属风寒湿痹。正如《素问》所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2.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复感风湿之邪,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风湿热塑阻经络关节,呈现一系列的热胜证状,此属热痹。如《金匮翼》所云:“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感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癌痹焓然而闷也。》

3.由于体虚,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得以乘虚而入,羁留不去,经络气血凝滞,关节、肌肉失于濡养,造成正虚邪实,痹症迁延不愈。故《济生方》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全身结缔组织的炎症病变为特点。风湿侵犯关节则表现为关节炎,其病因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一般认为,链球菌的毒素及其代谢物成为抗原,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抗体在结缔组织结合,使之产生炎症、变性和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60~90%患者的血液中可检出一种自身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它能与免疫球蛋白起抗原一抗体反应,损害关节。另外,内分泌和遗传因素亦有相关。

~~~~~~~~~~~~~~~~~~

本病临床常见者可分三型,辨治于下:

1.风寒湿痹型

症状:关节酸痛,遇风寒加剧,得温暖减轻,不红不肿,或肿而不红,屈伸不利,局部畏寒。舌苔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濡缓。

调理原则:散寒除湿,祛风通络。以取督脉、任脉、手阳明和足厥阴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大椎、气海、关元、神厥、合谷、太冲。

随症加穴:

1肩关节:加肩髃、肩髎、巨骨、曲池;

2肘关节:加曲池、尺泽、曲泽、少海、手三里、肘俞。

3腕关节:加阳池、阳溪、大陵、外关、中泉。

4掌指关节:加八邪、三间;

5指关节:加四缝;

6手背疼痛:精灵、威灵、外劳宫;

7髋关节:环跳、居髎、阳陵泉;

8膝关节:内外膝眼、梁丘、委中、髋骨、膝阳关、鹤顶、曲泉、膝中、阳陵泉、膝上;

9踝关节:昆仑、太溪、解溪、下昆仑、丘墟、然谷、踝下;

10跑趾关节:八风、内庭;

11脊柱关节:身柱、腰阳关、相应病变局部的华佗夹脊穴。

配穴原理:本型为风寒湿痹之证,由于阳虚气弱,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袭,发为风寒湿痹,故取关元、气海、神阙温灸之,以壮元阳益元气。大椎乃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既能祛散外感之邪,又能调和诸阳经之气机。关节局部及周围的腧穴,均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之功。局部与整体相配,标本同治,以达扶正祛邪之效,则病可痊愈。

~~~~~~~~~~~~~~~~~~

2.风湿热痹型

症状: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局部按之炊热;皮肤可见红斑,伴有全身发热,汗出,疲乏,头昏,心烦口渴,尿黄便干。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调理原则:清热祛风,蠲湿通络。以取督脉、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大椎、身柱、曲池、合谷、三阴交。

随症加穴:

1同风寒湿痹;

2多汗者,加合谷、复溜;3心烦者,加神门。

配穴原理:本型为风湿热痹之证,由于风湿热之邪乘虚外袭,或风寒湿邪延久化热,故取大椎、身柱、曲池、合谷、太冲以清热祛风除湿,再取病变关节部腧穴,以清泄局部风湿热邪,而通调经络,行气活血。若表虚多汗,可加大杼、复溜,能调和营卫,驱散表邪,从而获得止汗之效。若热邪扰心而烦躁,可加神门以泻心经之火而宁神。数穴合用,共奏清热搜风,蠲湿通络之功,病自痊愈。

~~~~~~~~~~~~~~~~~~

3.气血两虚型

症状:痹症羁延,久而不愈,肌肉消瘦,皮肤少泽,自汗畏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调理原则:补益气血,通经活络。以取手足阳明、足太阳、任脉和足太阴经穴为主。

艾炙配穴:

1膈俞、膏肓俞、肾俞、脾俞、胃俞、中脘、章门;

2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阳陵泉。

随症加穴:

1腰膝酸软者,加腰阳关、髋骨;

2神疲乏力者,加百会、关元。

配穴原理:本型为气血两虚之证,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能,因而筋脉失于濡养,正虚邪实,痹痛益甚。故取脾胃之俞募穴脾俞配章门,胃俞配中脘,以调整脾胃之功能,促其消化吸收,俾气血生化有源: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取膈俞、膏肓俞、肾俞以补益气血,扶正固本;继取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曲池以搜风蠲痹,活血通络;更取足少阳胆经之合穴、筋之会穴阳陵泉以舒筋利骨,祛风镇痛。若腰膝酸软者,加腰阳关、髋骨以补肾强腰,宣痹护膝;神疲乏力者,加百会、关元以上振奋元神之府,而下培补肾之真元。如此诸穴合用,各奏其效,病自痊愈。

~~~~~~~~~~~~~~~~~~

1。灸法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而无副作用。如能结合推拿及理疗,则效果更佳。

2.平素应注意保暖,避免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减免本病的复发。

3.对风湿活动期的患者,如发热、关节肿痛、血沉快等,在施行灸疗的同时,可结合抗风湿药物治疗。慢性期虚寒症状明显者宜针灸并用。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scprinting.com/jbzd/800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