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
我所在的城市是天津,被称作海河之滨。自古就是北方最重要的码头。从开春的皮皮虾,吃到现在上市的河蟹,可谓美味不断。这两个月,孩子们送回家的螃蟹很多,一时间吃不完。我和老伴在家里慢慢的把一点一点蟹肉拆了出来,学着做上海人爱吃的秃黄油。就是用肥猪肉末、葱姜末、加上拆卸好的蟹肉,熬成肉酱,回赠给孩子们,他们回家拌面和拌饭都很美味,就又送了一篓子螃蟹,找来邻居大姐和我们一起剥了一整天。
我们属于石油单位的天津新移民,邻居大姐属于世世代代的老天津人,她说这次送来的是河蟹,下一次送来海蟹,她才有办法呢。原来她有一手生腌螃蟹的手艺,就是把海螃蟹去腮、去肚肠,大卸八块,加盐巴和姜片,做成螃蟹酱,得足足腌渍半年,她给我比划了半天,我也有点不能理解,她家现在只有虾酱,傍晚给我拿来一碗,蒸点豆腐,把虾酱点缀其中,算是知道了海鲜酱的做法之一,晚上她又特意找来了《一城一味》纪录片的链接,让我知道天津螃蟹酱是如何制作的。
我和影片当中的外国女孩艾琳一样,不是特别喜欢吃咸味的东西。邻居大姐说天津地处北方重要的港口,之前她家兄弟姐妹多,不是钢铁工人,就是码头的货运船工,几个姐姐都在纺织厂,每天来回走几十里路,干的都是力气活。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个窝头或者馒头片,蘸点螃蟹酱、虾酱来解饿。谁要是值夜班,父母给准备的烤馒头片,抹点芝麻酱撒点白糖,都是莫大的奖励。就像天津的很多小吃,称不上很精美,大油条、大炸糕、煎饼果子,但是很作实、很实惠。这是儿女们最眷恋的滋味,下了飞机排队去吃。
影片当中介绍说,天津人最喜欢的早点是烧饼加果子就上嘎巴菜。我一听就乐了,天津人简直跟绿豆面过不去。煎饼果子里有绿豆面,嘎巴菜也是用绿豆面摊成的薄饼做成,薄饼切成面片儿一样的菱角块,煮软后加入红腐乳和芝麻酱,挺像咸味的豆腐脑,全靠卤子和浇头提味,都是北方口味,我的南方亲家来天津,忍不住说,怎么就一个咸味?大家说绿豆伺候不了了,换红豆吧,果然红豆馅料的炸糕,征服了亲家的心。武清的红小豆,在挽回天津美食的口碑上,立了大功!
因为我的祖籍是山东,所以我对天津的一道菜,可谓情有独钟,这道菜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我的家乡菜,那就是贴饽饽熬小鱼。估计北京和天津美食的做法,都是孔武有力的山东大厨来掌勺。比如说烤鸭、京酱肉丝、卤汁火烧,都是经典鲁菜的做法,都是粗中有细,火力见长。
影片当中使用的小鱼是麦穗鱼或者壕根儿,它们都是小拇指大小的淡水鱼,一般不去五脏,也可以挤出腹中内脏,下锅炸一下,然后大火炖煮,小鱼可以连骨头一起吃,锅沿上一锅出的玉米面大饼子,就是这道忆苦思甜菜的最佳伴侣。我之前工作忙,没时间处理这些小鱼,经常用小鲫鱼来代替,还别出心裁的在里面加上一点咸菜丝,也成了我们这第二代天津新移民的家常菜。
一城一味之天津,金秋十月,海鲜与河鲜在一起,是美味双重奏?不,是美味的交响曲。吃的不只是美食,而是心理的一种感受。现在我退休了,有了足够的时间,可以把自己的饮食调节的精彩纷呈,简直就是拿食物来做餐桌上的旅行。吃火锅的时候想起了四川,吃糍粑辣椒鸡肉的时候想起了贵州,吃烤羊肉串的时候想起了新疆,每次遇到美食的时候,都想起了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亲友和同事。我们一起把青春献给了一片片荒滩和沼泽,现在在家,通过美食来相聚,通过美食来回忆过往的岁月,也是一种享受。
我是退休的中学女教师,欢迎